文化部依據的是《大陸地區出版品電影片錄影節目廣播電視節目進入臺灣地區或在臺灣地區發行銷售製作播映展覽觀摩許可辦法》,簡單講,在台灣唯一「依法(令)」不享有出版自由的就是大陸出版品,但這個許可辦法自訂定以來,對書籍類出版品存而不查,備而不用,主要適用對象是每年有定額限制的影視出版品。換言之,自解嚴以來,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大陸出版品在台灣的出版自由遠比在大陸還大(事實上,解嚴前已經盜版滿街走),連「毛語錄」都能以小紅書形式出現,也沒聽說誰因此被洗腦,直到蔡政府主政。
兩年前,文化部辦理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甄選,發現參選作品中有十九家出版社的四十三冊大陸授權出版品,部長鄭麗君公函通令各出版社,「提醒依法申請許可,否則可行政處分」,這份公函引爆出版界眾怒,鄭麗君事後解釋,這是「例行提醒」,請業者補申請,並無加強審查之意,風波不了不之,業者當然也沒有補申請,因為即使申請,文化部都查核不了;沒想到,兩年後,連解釋都無直接下架。照文化部的舉措,該下架的何止這本童書?書市裡大半書籍都得下市。可怕的是,兩年後的出版界,竟無一人發聲;台灣自傲的民主,已經加速陷入崩壞的沉默螺旋。
根據該「許可辦法」,大陸入台出版品「四禁」,包括:宣揚共產主義或從事統戰者、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違反法律或禁止規定者、凸顯中共標誌者,但因內容需要不在此限;不論從左看從右看,這本童書,都構不上「四禁」,即使綠民代指控該書「美化中國防疫」,全書描繪的是一個孩子等爸爸回家,結論是「要留一根棉花糖給爸爸」,這不是美化防疫,而是親情的寫實,如同早年台灣教科書裡一代人的記憶:「天那麼黑、風那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台灣若連人性親情都怕,還有什麼不怕?
這就是民進黨荒謬之處,反中反到失了人性,否定中國人的舐犢之情,否定中國醫護人員的努力,還反到讓自己成了出版自由退步的兇手,一根棉花糖都能讓民進黨嚇得變成禁書年代的國民黨,豈能不讓人懷疑,這三十多年的台灣民主難道真是紙糊的?一戳就破。台灣民主,未必真是紙糊的,但民進黨的腦袋,八九不離十是紙糊的,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反民主之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