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更替、林全下賴清德上,外界毫不意外,但隨即曝光的內閣人事,新公布的財經首長名單,即使不到外界「驚聲尖叫」的地步,至少也是眼鏡滿地、搖頭嘆息─政治考量全然壓倒專業,何時開始,財金專業變一文不值?
這些人事案中,外界最意外的當屬顧立雄接掌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是百分之百的金融業門外漢,怎麼看都很難與金管會主委連上關係。連顧立雄都說,老婆王美花(經濟部次長)聽到這決定後直言:「這個太跳TONE,怎樣的想像?」
在決定接金管會後,顧立雄的「自我合理化」說法是說:律師跟金融之間的關聯很高,金管會主委做得好不好的條件,並不是對金融知識產品的掌握,而是金融監理要跟產業保持「一個手臂」的距離,台灣有球員、裁判分不清的狀況,因此需要他這樣的「圈外人」進入,才能有效監理。而外界為其緩頰者的說法,也是強調他的法律背景,對金融監理有幫助。
但只此一樣,就讓金融界「死一半」。因為台灣金融界最大困境與問題,在過度競爭、創新不足、難走出去,大家一起困在台灣的小市場中;而會有此困境,監理單位「居功厥偉」,因為監理單位謹小慎微,什麼雞腸鳥肚的事都要管,反而是掐死整個業界。
簡單的說,金管會不是沒監理或監理太鬆,反而是監理太嚴或無效監理,把大家當賊,盡挑小毛病,不給業務做,因爲外行,不懂實務,又不用功,所以結果是台灣金融業毫無競爭力,跟本跨不出台灣。
現在蔡政府找來一個百分之百金融外行者擔任主委,他的自我期許與外界的期待,都是「加強金融監理」,幾乎可預期在現有過嚴又無效的監理上,又要增加多少奇特的監理要求;台灣金融業大概只能自求多福了。
過去歷任金管會主委,沒有例外是出身金融業或與金融有淵源,即使已被譏為「大外行」的前任主委李瑞倉,好歹也擔任過公營金融機構的董事長,原因無它,金融產業畢竟是高度專業,金管會主管的「轄區」是從銀行、保險、投信投顧再到證券股市;即使是過去號稱出身金融界、有專業的主委,大概也只能通曉一半江山。這次找來完全的門外漢,到底所為何來,實在讓人難理解。
對顧立雄出掌金管會的疑慮,缺乏專業只是其中一項,更讓人擔心的是顧立雄在擔任不當黨產委員會主委期間,表現出過於濃厚的黨派與政治立場,可以為了「轉型正義」不顧法令的追殺國民黨;國內金融界以經營者的政治立場來看,藍綠都有,甚至藍可能還大於綠。面對這麼一個「黨性堅強」到可超越法律的主委,金融界大概要寢食難安了。
金融機構擁有最多民眾與企業的個資與機密資料,民眾與企業到底擁有多少金融資產、資金在每個時點的流向、在股市的進出、買賣的標的等,所有資料其實都在金融機構掌握中。而作為監理單位的金管會,是可調閱掌握所有這些資料。當一個完全外行卻又政治性格濃厚、黨性堅強的主委上台後,業界是會擔心「金融監理權」是否會因此而為政治所用,在監理大帽子的掩護下,收集藍綠政敵與企業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