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立法會議員是怎麼選出來的 ?
間接選舉是澳門特有的選舉模式,每個合資格的法人(組織)享有最多22票,目前登記有效的法人(即社團)選民總數為858個。過往多年以來,間接選舉界別有多少議席,社團就事前協商出多少名候選人,令每名候選人均可篤定當選。
今年是間接選舉界別首次出現差額選舉,12個中有3個議席出現競爭,但據澳門媒體報道,6名候選人均為親政府人士。直接選舉方面,全澳門為單一選區,共有24張名單競逐14個席位。
直接選舉界別的候選人組成名單參選,第一候選人得票為名單總得票,第二候選人得票為名單得票除二,第三候選人除四,如此類推。名單第三候選人的票數,只有名單得票的四分一,要當選非常困難,因此澳門以前有「議席不過三」的說法。政治組織要爭取更多議席,傾向分拆名單出選。
但在上一屆選舉當中,「票王」陳明金得票高達2.6萬,其名單第三候選人亦成功擠身議會,打破了這項鐵律。但陳明金今屆不再尋求連任。上一屆立法會選舉,14席直選議席中,只有四名當選者被視為非建制派。
「 天鴿 」 風災對此次選舉有什麼影響 ?
在選舉前數星期,颱風「天鴿」意外重創澳門,造成十人死亡、近二百人受傷,全市大範圍停水、停電,駐澳解放軍介入救災,政府治水、救災不力飽受批評。「天鴿」風災成為近日澳門社會最重大的議題,無可避免主導了選舉的風向。
風災過後,政府的問責問題將會成為選舉一大重要議題。一般認為,選舉前出現有損政府威信的事件,會對當地民主派選情有利、對較親政府的候選人則會造成負面影響。
但兩位熟悉澳門政局的學者向BBC中文分析,因「天鴿」風災而受益的,將會是一些親中同鄉會支持的候選人,以及較為中立、溫和的候選人,而非民主派人士。
在澳門,「建制派」約略可分為在回歸前已深耕澳門社區的「傳統陣營」,與一些近年崛起、以同鄉會為主的「中親會」陣營。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仇國平說,風災期間,資源充裕的中親會展現了強大的動員能力,反應敏捷地參與救災、派發物資,贏得不少市民的認可。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餘永逸則指出,今次受災最嚴重、水浸最厲害的地區,往往是舊區,即是傳統建制陣營的「票倉」。他預計災情之嚴重,會令這些地區的選票變得游離,令傳統陣營得票進一步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