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浪潮下,我們餐桌上的食物,早已不是只用當地食材所做成的美味料理了,政治角力與國家安全所交織的產物也是餐盤中的一份子,你可曾想過自己吃下了多少政治談判後所帶來的食品嗎?以近期為例,我們桌上的餐點可能是這樣的組合:一盤香噴噴的萊克多巴胺美豬、配幾道日本核災地區進口的食品、佐一瓶用反中情緒發酵的澳洲紅酒。
蔡英文政府於2020年8月28日,片面宣布以行政命令開放「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美豬」及「30月齡以上美牛」的進口,引起全臺人民一陣譁然,因為中央政府不但未交代開放的理由與可能帶來的本土產業衝擊,更以「會歧視萊豬」為由,不願於豬肉上「標示萊劑」,只選擇「標示產地」。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更是於立法院備詢時不斷閃躲立法委員的質詢和提問,些許政務官和民進黨立委甚至自願擔當「萊豬代言人」,為萊豬進口背書,罔顧人民對食安的疑慮。衛福部陳時中部長於同年8月31日於電臺受訪時宣稱,萊豬的進口是為了「換一個臺灣在國際的地位。」但同年11月亞太15國簽署《區域全面經貿伙伴協定(RCEP)》時,卻將我國拒於大門之外。試問,進口美國萊豬到底換了什麼國際地位?
今年12月上旬,駐日代表謝長廷先生頻繁發言與返臺,日本核能輻射汙染食品(核食)是否進口臺灣的議題,又在國內掀起一波討論。日本於2021年將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主席國,謝代表說:「續禁日本東北(核災地區)食品不利CPTPP。」並表達日方對臺灣進口東北食品的「關切」。雖然論者沒有明講,但不難看出解禁日本核災地區食品將可能是加入CPTPP的「門票」,而為了趕在明年日本擔任CPTPP主席國時加入,蔡政府似乎正與日本密切商討日本核食進口的時程,明年3月11日又恰逢日本東北大地震10週年,我國同意進口日本核食是否會是送給日本最好的禮物呢?
近期,澳洲與中國大陸在人權議題上爭論不休,中國大陸遂對澳洲紅酒課徵高額反傾銷稅。此事件看似與我國無直接利害衝突,孰料立法院游錫堃院長於今年12月4日在其Facebook粉絲專頁表示:「為響應支持澳洲,立法院添購200多瓶澳洲紅酒,將作為近期接待禮賓用酒。」將我國無端捲入一波反中的行動,民進黨與基進黨諸多立委亦響應此次「挺澳洲紅酒運動」,共同舉杯表達反中的立場。我在人權議題上完全支持澳洲挺人權的立場(當然也對澳洲軍人殺害阿富汗平民,違反人權的行動表示譴責),更非常反對中共政府對其人民的迫害與箝制,但令我好奇的是,為何我國些許政治人物在任何反中議題上都要「參一腳」?換句話說,難道只要看到「反中」、「抗中」等標語或行動,就要花費百般的力氣高舉「抗中保臺」的旗幟,刷一波存在感嗎?
食品進出口向來是國際政治經貿角力的重要籌碼之一,為了爭取更多的國際話語權與更好的國際地位,在食品進出口上有所妥協或讓步在所難免,但政府必須向人民交代清楚「為何做此決定?」、「會對國內產生什麼衝擊與影響?」、「可能的補救方案為何?」等重大資訊,而非鴨霸式地犧牲國人的健康安全,卻毫不規劃任何配套措施,使風險無法降至最低。今年的美國萊豬、日本核食到澳洲紅酒的進口議題,國人看不見政府諸多措施究竟為我國帶來什麼好處?
當政治人物不再以「自身國家的利益為第一優先」時,各種荒謬、草率、有欠周全的政策將一波又一波地產生。未來,我們餐桌上的食物,還會再多什麼政府為反中所帶來的食品呢?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法律學系雙學士;大九學堂第二期學員,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