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孫行者VS.胡適之─陳寅恪為何要考對對子?

2017-09-18 05:50

? 人氣

胡適與陳寅恪惺惺相惜,陳寅恪拿「胡適之」的名字當考題,耍弄文字趣味和友朋的「狡詐」之情誼。

胡適與陳寅恪惺惺相惜,陳寅恪拿「胡適之」的名字當考題,耍弄文字趣味和友朋的「狡詐」之情誼。

1932年,享譽中外的學者陳寅恪應邀為清華大學的入學考試出國文試題,出了「對對子」,群情譁然:白話文運動十幾年了,現在中學也沒教對對子這種舊式文人的玩藝,你怎麼考這個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事首先在北平的《世界日報》引發了兩週的論戰,接著又上了發行全國的《大公報》,鬧了許久。考題分為三部:作文60分,標點文言文30分,對對子只佔10分,但最搶眼,因為其中有一題「孫行者」,其「標準答案」的下聯是「胡適之」。

胡適是名人,更是倡行白話文的先鋒,而孫、胡連稱是「猢猻」,就是猴子,這便讓人想到,陳寅恪是否在調侃胡適是猴子?進一步,就會想到是守舊派要藉這考題來跟新文化運動唱反調。而且,陳寅恪出身名門,家風嚴謹,他自己也不是輕佻的人(他懂風趣,但不會隨便開玩笑),卻來了這麼一下,為什麼呢?是不是因為他父親陳三立(號散原)的詩文正是胡適當年〈文學改良芻議〉批判過的舊學典型,他要報一下父仇?

這是最簡單的解釋,但陳寅恪的格局當然不會只有這樣。按常理來講,「對對子」是舊時代讀書人的啟蒙功課,是從三四歲開始玩一輩子的東西,可以訓練和測試文字和思想的排比能力,更有極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但新式教育和白話文運動卻把它擱下了,那麼,有識者倡導將這門功課練回來,也在情理之中。

這是一般的解釋,但陳寅恪的格局當然也不會只有這樣。他在乎的是更大的問題:中國語文將來在學術與文化上的根基。他出給研究生的作文題目,就直接觸及了這一點:「中國語在世界語言中,屬何語系?其特點何在,其演變之歷程如何?試舉數例以說明之。」可惜比較少有人談到這題。

清末民初,國勢凌夷之際,國人紛紛喪失文化自信,新式讀書人紛紛追隨西學,務求與世界潮流接軌,對中國傳統的態度,縱非全然鄙棄,也是要以西方的、現代的科學方法來「整理國故」。但是西方的方法就真的都適用嗎?例如有人說「中文沒有文法」,沒有拼音語文的grammar那樣的文法,所以中國人的邏輯思維不如人──這個論證成立嗎?我們現在可以詳細來辯駁,但直到今天還有人這樣講,而討論也經常淪為爭吵,即便著名學者也不免有所偏頗,那時就更是如此。對此,學貫中西且有強烈文化自尊的陳寅恪,自然是有話要說的。

陳寅恪
陳寅恪

陳寅恪稍後擬了一篇底稿,假北平《世界日報》記者採訪的口吻,於當年八月十五日刊出一篇具有答辯意味的回應。茲將陳寅恪回應對對子試題的部分轉錄於下:

清華中國文學系教授陳寅恪 談出「對對子」試題理由

(特訊)昨日記者偶晤該校中國文學系閱卷員,詢及國文試題中之「對對子」答案,及所以出題之理由,嗣經中國文學系教授陳寅恪發表談話如左:

今年國文試題,均分三部,第一為對對子,二為作文,三為標點,其對對子及作文二題,全出余(陳寅恪)手,余完全負責,近來有人批評攻訐,余不便一一答復,擬將今年國文命題之學理,於開學後在中國文學會宣講,今日只能擇一二要點,談其大概。

本大學考試國文一科,原以測驗考生國文文法及對中國文字特點之認識。中國文字,固有其種種特點,其文法絕非屬於「印度及歐羅巴Indo-European系」,乃屬於「緬甸西藏系」。中文文法亦必因語言文字特點不同,不能應用西文文法之標準,而中文應與「緬甸西藏系」文作比較的研究,始能成立完善的文法。現在此種比較的研究,尚未成立,「對對子」即是最能表現中國文字特點,與文法最有關係之方法。且研究詩詞等美的文學,對對實為基礎知識。考題中出對子,簡言之,係測驗考生對(一)詞類之分辨,如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虛字對虛字,稱謂對稱謂等是;(二)四聲之瞭解,如平仄之求其和諧;(三)生字Vocabulary及讀書多少。如對成語,須讀詩詞文等書多(此短句不順,另一版本為「須讀書(詩詞古文)多」 ),隨手掇拾,毫不費力。如有人以祖沖之對孫行者,是可知該生胸中有物,尚知古時學者祖某其人;(四)思想如何,因妙對不惟字面上平仄虛實盡對,「意思」亦要對工,且上下聯之意思須「對」而不同,不同而能合,即辯證法之一正,一反,一合。例如本校工字廳水木清華旁兩聯之末有「都非凡境」對「洵是仙境」,字面對得極工,而意思重複,前後一致,並非絕妙好對,此則思想之關係。按此種種,悉與「國文」文法有密切之關係,為最根本、最方便、最合理之測驗法。

至於評判標準,即按上述各節:(一)文法方面,如平仄詞類之對否;(二)「意思」之工否,思想之如何。分數則僅占國文三題中百分之十,倘字面對工,思意不差,則可得十分,如對得極好,可得四十分,即完全不對,亦不過扣去百分之十分。是於提倡中已含通融寬待之意,其所以對對題有較難者,實為考生中之有特長者,普通人字面對上即可。有人謂題中多絕對,並要求主題者宣佈原對,余以為並非絕對,因其並非懸案多年,無人能對者。中國之大,焉知無人能對。若主題者自己擬妥一對,而將其一聯出作考題,則誠有「故意給人難題作」之嫌矣。余不必定能對,亦不必發表余所對。考生較好之對,惟考卷尚未完全看完,且非經余一人評閱,但可就所憶者發表一二:一年級新生,對孫行者最佳者,當推「王引之」,因王為姓氏,且有王父即祖父之解,恰與孫字對,引字較祖沖之沖字為佳。「少小離家老大回」,尚未見有甚好者,如「匆忙入校從容出」,差可。中國文學研究所題對「墨西哥」,有人對「淮南子」,可稱不錯,因同為專名詞,且末二字恰甚工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