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倍到底有多悲哀?即使是資本效率低得出名的滴滴出行,今年初完成新一輪融資後,估值來到五百億美元,歷史上股債募資達一百三十億美元,資本效率也還有將近4倍。
$50B ÷ $13B = 3.84倍
我們當然不知道實際上Blue Bottle Coffee的創辦人、員工乃至於投資人在這一輪融資後身價是漲是跌,很有可能部分投資人也在這次募資中出脫部分老股,但各種跡象都顯示在這場「紓困」中既有投資人的投資報酬率不會太好。
為什麼過去曾經——現在也還是——媒體寵兒的Blue Bottle Coffee要被迫接受這麼糟糕的融資條件呢?可想而知當然是營運狀況不佳,合理推測在成立十餘年後,拿了風險資本的錢進行國際擴張的Blue Bottle Coffee無力將營運現金流轉正,入不敷出的狀況下,也許創辦人和投資人曾經尋求出售,但也許買家興致缺缺,最終是幾乎半賣半送地給了雀巢。
要知道雀巢市值超過兩千五百億美元,去年底手上結餘現金超過八十億美元,對於一個媒體長年吹捧即將顛覆自己擅長的大眾廉價咖啡產品的精品品牌咖啡對手,不只不願意爽快地一口價九億美元現金收購,竟然只願意拿出七億美元進行投資,我們可以想像Blue Bottle Coffee的營運和成長數字有多麼的困窘。
而且這肯定不是咖啡店這門生意本身的問題,因為同樣被認定為顛覆箭靶的老大哥星巴克,在1987年出售給霍華・舒茲後,實現了驚人的高速成長,成功在1992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此後儘管經歷五次股票分割以及達康泡沫破滅,星巴克的股價成長毫不止歇,從上市的四毛錢不到一路漲到2006年的18美元。儘管隨後幾年在成長不如預期下面臨股價下挫,但接下來就是那知名的「霍華・舒茲大返還」——如果能夠忍受舒茲的自戀口吻,他那詳細記載這次大逆轉的自傳倒不失為一本絕佳的商業讀物——股價在金融危機後逆勢攀升來到現在的60美元價位,總市值成長到將近八百億美元。
而讀者如果考慮到納斯達克給人的科技股印象,在1992年根本和科技沾不上邊的星巴克可以在納斯達克掛牌,一路走出比許多科技股更讓人驚艷的股價和市值成長,更可以證明有沒有科技成分在裡面和高速成長沒有絕對關係。
所以星巴克能,為什麼Blue Bottle Coffee不能?
我們無從得知Blue Bottle Coffee內部資料,但從其公開的資料來看,這檔生意橫看豎看都應該是溫和成長的中小企業,根本不應該是風險資本注資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