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場客觀主義(Objectivism)哲學的線上討論會議上,威爾斯與小兩歲的哲學家桑格碰面,兩人一拍即合,也對於線上百科全書的計畫躍躍欲試。2000年3月,威爾斯創立內容開放的線上百科全書Nupedia,邀請桑格擔任總編,他們的目標是打造「品質媲美專業百科全書」的網站,由專家撰寫各種條目,在條目網頁置入商業廣告營利,不過由於所有條目內容都需要經由同行評審嚴格審批,導致志願編寫的專家失去熱忱。
Interview with Jimmy Wales on Wikipedia's 20th birthday
— Ewan McAndrew (@emcandre) January 10, 2021
On diversity of content/editors, misinformation, medical topics & more.
Starts at 3hrs 37 mins into this show.
The free & open online encyclopedia turns 20 on Friday 15th Jan.#wikipedia #wikipedia20 https://t.co/71KqDViQpR pic.twitter.com/o08oM4fXtS
Nupedia內容審核緩慢,網站上線大半年,僅有2個條目獲得審批。為了加速內容成長,桑格2001年1月向威爾斯提議,以維基系統作為百科全書協作平台,讓所有人都能參與撰寫條目,且無須經過編輯審查。維基百科網站(Wikipedia.com)於2001年1月15日正式上線,新模式使Nupedia黯然失色,到年末時,維基百科已包含18種語言的2萬多個條目,2004年增加到25萬個條目,2006年增加到100萬個條目,增長速度迅猛。
Lawrence Mark Sanger is also a co founder of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Wikipedia pic.twitter.com/fMZLdpbrqm
— Only1Cleverly (@CleverlyAhmed) May 23, 2020
「全人類共同打造的知識庫」是可笑的烏托邦概念?
如同許多烏托邦概念會被嘲諷為過於理想化,維基百科──由任何人共同打造的知識百科全書概念,多年來也被當作笑話。2007年美國圖書館學會(ALA)前主席評價道:「一些人衷心支持維基百科,這使我感到困惑。」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維基百科在理論上可能沒有辦法消除人們對其權威性的質疑,但是它總體而言相當準確,在實踐上也已取得成功,每月有超過200億的頁面瀏覽量,它已成為任何網路用戶的標準參考書。近年來,由於社交媒體網站常因為審查制度、「假新聞」、假消息和陰謀論充斥而為人詬病,因此沒有這些麻煩問題的維基百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極佳網站聲譽。
「網際網路的寶藏」
現在,科技巨頭紛紛把維基百科當作「中立仲裁者」,例如YouTube官方把陰謀論影片標註警告信息時,常會引用維基百科條目作為事實查核;臉書(Facebook)自2018年起提供用戶點擊查看新聞消息來源的按鈕,可檢視新聞來源的維基百科條目描述。
此外亞馬遜(Amazon)和蘋果(Apple)的語音助手Alexa和Siri,回答用戶問題時,往往直接搜索維基百科。谷歌(Google)的搜尋頁面也使用維基百科內容來進行事實查核,這些做法將把渴望了解更多信息的用戶,帶往維基百科頁面。
去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找上維基百科合作,通過該網站提供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可靠信息,這次合作對於防止「假訊息大流行」(infodemic)起到關鍵作用。通過人群協作打擊肆虐的假消息,促進一般民眾對重要知識與消息的理解,也無怪乎,網際網路檔案館創始人卡利,將維基百科形容為「網際網路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