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是殺人兇手!科學家警告:地球威脅大到無法想像 全球未來「慘不忍睹」

2021-01-15 09:00

? 人氣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國際科學團隊警告,如各國領袖們不提出相關對策,地球將迎來「慘不忍睹的未來」。(pixabay)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國際科學團隊警告,如各國領袖們不提出相關對策,地球將迎來「慘不忍睹的未來」。(pixabay)

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氣候變遷加劇、生物生存受嚴重威脅,跨國科學團隊13日於《維護環境與生態前瞻》期刊發布研究成果,警告各國領袖若繼續逃避問題,不提出相關對策,全球迎來的將會是一個「慘不忍睹的未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大家都知道問題在哪,但都不願意做點什麼。」研究主要作者、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教授布拉德肖(Corey Bradshaw)在聲明中直言:「未來世界所面臨的威脅規模之大,連科學家都難以想像。」

地球未來「比預想更危險」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近期研究顯示,僅40年間,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平均大減近68%,如今全球正迎來第6次大滅絕。野生動物交易、污染、棲息地侵佔及有毒物質使用等人為因素,造成數百物種滅絕、生物生存受嚴重威脅。

由17位各國科學翹楚組成的團隊,13日在《維護環境與生態前瞻》(Frontiers in Conservation Science)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則表明,在評估全球將面臨的風險後,他們發現未來的地球「比先前預想的更可怕、更危險」。

專家們更在報告中指出,各國政府遲遲未針對生態破壞及其社會經濟影響提出對策,意味著人們迄今仍未體會到問題的嚴重性、時效性。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環境與可持續性研究所(Institut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教授,同樣也是此次研究的撰稿人之一布盧姆斯坦(Daniel Blumstein)向CNN表示:「人們意識到了危險的存在,但卻不了解它的急迫性,也不願意為此付出。」

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顯示,僅40年間,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平均大減近68%。(by Yuri_B@pixabay)
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顯示,僅40年間,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平均大減近68%。(pixabay)

全球領袖仍不面對問題

2010年,全球196國領袖就「生物多樣性指標」議題於日本召開會議,呼籲各國加強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與行動規劃,一切似乎朝著好的方向前進,但在在10年後聯合國小組指出,各國沒能完全達成列表中的任何一個目標。

聯合國專家已清楚表明,如果各國針對氣候危機再不作出相關對策,生物多樣性危機將持續惡化,進而對全球動、植物甚至是人類帶來毀滅性後果,然而迄今沒有任何國家準備迎接將來的災難。布拉德肖表示:「說了這麼多年,『我們該行動了』,大家都知道問題在哪,但就是沒有人願意做出改變。」他補充道,遏止任何影響政策的企業遊說、禁止化石燃料、增強婦女受教權及生育控制皆為必要之務。

本研究另一撰稿作者、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教授艾爾里克(Paul Ehrlich)表示:「比起失業率、健康照護、經濟成長亦或穩定幣值等議題,遏止生物多樣性減少遠非各國的優先議題。」他補充道:「拜登(Joe Biden)計劃在就任100天內讓美國重歸《巴黎協定》(Paris Climate accord),雖然是好消息,但面對如此龐大的挑戰,此舉仍顯得微不足道。」

拜登(照片來源:美聯社)
美國候任總統拜登(美聯社)

專家:氣候變遷是殺人兇手!

艾爾里在1968年著作《人口炸彈》(The Population Bomb)中針對全球人口過多提出警告,並預測將有數百萬人民因此餓死,內容引起廣大爭議。艾爾里克在2018年接受《衛報》(The Guardian)採訪時表示,雖然書中許多細節、時間點是錯的,但總體內容大致正確,「人口增長,伴隨人均過度消耗,驅使文明逐漸走向懸崖,數十億人如今處於饑餓或缺乏微量營養素,氣候變遷就是殺人兇手。」

如各國仍未提出相關政策,生物多樣性危機將持續惡化,間而影響動、植物甚至是人類。(by Michelle_Venter@pixabay)
如各國仍未提出相關政策,生物多樣性危機將持續惡化,影響動、植物甚至是人類。(pixabay)

布盧姆斯坦則期盼,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能扮演警鐘,「疫情為全球帶來的打擊只是讓我們演練一下未來將面臨的事。它讓我們、尤其是科學家同心協力,。」

「我們的目標並非提出宿命論觀點,因為仍然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在區域範圍內有效遏止物種滅絕、恢復生態系統並激勵更多永續的經濟活動。」科學家們在研究中寫道,「我們認為,唯有了解此挑戰的現實面,我們才能提前做預防以規劃一個不那麼慘淡的未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