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趙春山觀點:冷眼回顧克拉夫特的訪台事件

2021-01-19 07:10

? 人氣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在台灣時間14日上午和我國總統蔡英文視訊對話,強調「美國會一直與台灣同陣線,像朋友和夥伴,肩並肩做為民主的支柱」。(美聯社)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在台灣時間14日上午和我國總統蔡英文視訊對話,強調「美國會一直與台灣同陣線,像朋友和夥伴,肩並肩做為民主的支柱」。(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在美國新舊政府交接之前,國內政局一片混亂之際,陸續為台美關係拋下震撼彈:先是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訪台,接著便取消過去對台美官員互訪的「自我設限」。龐畢歐的話言猶在耳,美國國務院卻於本月12日突然宣布,取消接下來8天内的所有外訪計劃,包括克拉夫特的訪台,以及龐畢歐原定的歐洲之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克拉夫特訪台沸沸揚揚,結果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讓外界搞不清楚敗選後的川普政府,「葫蘆裡賣什麼藥」。但我認為,從台美中三邊關係的未來發展看,克拉夫特訪台事件「人散曲未終」,仍有許多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根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歐塔加斯(Morgan Ortagus)的說法,取消所有出訪計劃的原因,是為了協助「顺利而有序的交接過程」。如果此說屬實,那麼國務院的政策急轉彎,就應該是有跡可循:一是拜登團隊已提前發揮政策影響力,不容看守政府此時「惹事生非」;二是龐畢歐認為玆事體大,趕快找個下台階「踩剎車」。

拜登團隊在過渡時期能扮演什麼角色,外界無從得知;但根據《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報導,國務院有些人反對龐畢歐的作法,暗示龐畢歐此舉並未經過審查,而且認為川普政府在任期內的更早時刻,就可以採取這些行動。歐巴馬時代的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就持這種看法,他認為:「若龐畢歐理直氣壯,為何一年前不這麼做,然後自己處理後果?」

《紐約時報》同時報導,在美國政府外部的一些專家認為,龐畢歐是意圖給拜登設下圈套,迫使拜登要嘛改弦更張,並因此付出國内的政治代價;要嘛照單全收,冒與北京關係惡化的風險。我想對拜登而言,兩者都是困難的選擇。我們不能排除在國務院取消外訪的說詞之外,還有其它因素的考量。

據說擬議前往歐盟進行任內最後一趟「畢業旅行」的龐畢歐,行前就遭到地主國的冷眼相向,有些國家甚至表示拒絕和他見面。龐畢歐此行不受歐洲國家歡迎的原因不外下列三點:

第一,川普上台後,美歐關係每況愈下,龐畢歐主掌外交事務,故難辭其咎;

第二,美國對外政策已失去傳統跨黨派、持續性的特質;所以龐畢歐現在扮演的過渡角色,無法反映繼任者的正確訊息;

第三,歐洲政局近期瞬息萬變,先是英國完成脫歐,接著歐盟又和中共簽了投資協定,歐洲國家在等待拜登新政府推出新政策。

既然國務院連龐畢歐的歐洲之行都決定取消了,那克拉夫特訪台也就失去「正當性」;只是,台灣的反應和歐洲不同,台灣沒有「說不」的條件,但卻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理。克拉夫特如能成行,將是台美斷交後首位訪台的美國現任聯合國大使。民進黨政府期待的不只是凸顯台美關係升級的象徵性意義,更希望美國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