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重返亞洲」策略,把外交重心從中東、歐洲移往亞洲,當時身為國務院亞太助卿的坎博認為,白宮國安會過度介入外交業務,不過他現在出任新總統拜登設置的國安會新職位「印太事務協調官」,儘管這凸顯拜登政府仍重視亞洲,但學者直言,該策略做比說重要。
63歲的坎博(Kurt M. Campbell)是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又稱亞洲再平衡)策略的推手之一,但他2013年就卸下亞太助卿職務,2017年上台的川普政府決定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成為重返亞洲策略走向失敗的訊號,不過坎博現在出任印太事務協調官一職,則是傳遞拜登(Joe Biden)對亞洲的承諾。
重返亞洲有用?各國看法不同
「(拜登)新政府的組成強調(亞洲)此區域受歡迎」,日本外交大臣茂木敏充15日表示,「我感受到坎博和新政府其他成員與我們政府有很深的關係」。英國諾丁漢大學在馬來西亞的亞洲研究所研究員威爾許(Bridget Welsh)直言:「不可能回到過去,他們(美國)看來認為重返亞洲有作用,東南亞卻不這麼想。」
威爾許告訴《日經亞洲》:「許多東南亞國家停留在美國可做得更多,卻沒做到的現實中。」澳洲智庫「洛伊研究院」(Lowy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則稱:「我想重返亞洲在理論上是非常成功的政策,且多數區域國家都歡迎,只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因國家而異。」
馬利德讚揚坎博對東南亞事務有豐富經驗,但也表明「美國面臨歐巴馬時期就有的問題,甚至更多,中國在該區域的經濟地位已比10年前高,反觀美國的地位則是變弱」。他直言,美國和中國在亞洲勢力的消長,「使得美國協助該區域,以及進行對話,都是靠著軍力,這也是中國準備挑戰的部分」。
各國想兩全其美成美國難題
南韓梨花女子大學國際研究學者李雷夫(Leif-Eric Easley)說,南韓認為「重返亞洲是很好的想法,但未適當執行」,「川普在貿易議題上與中國直接碰撞,讓南韓在其安全盟邦及最大貿易夥伴之間坐立難安」。此外,印度和東南亞國家立場也是進退兩難,因此拜登政府應表明此策略不是反對、排擠、畏懼中國。
「我們對(美國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對抗中國的策略感到不適」,前印尼駐美大使賈拉(Dino Patti Djalal)告訴《日經亞洲》,「東南亞不會照單全收,我們習慣單點(a la carte)」。馬利德稱,美國面對「平衡難題」,因為多數區域國家「想要兩全其美」,「他們要強大的美國,又擔心美國獨斷會激怒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