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三個物理學「工匠」如何拿下化學界最高殊榮?

2017-10-05 12:30

? 人氣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德國學者法蘭克(Joachim Frank)。(美聯社)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德國學者法蘭克(Joachim Frank)。(美聯社)

1970年法蘭克在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獲得了資助前往美國最好的幾個實驗室遊學兩年,其中包括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而在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期間,他選擇去學習圖像處理技術。當時的他,怎麼也想不到這些功課日後會與化學有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此後,法蘭克在英國劍橋大學從事電子光學研究。幾年後又定居美國,從事與電子顯微鏡相關的公共衛生研究,豐富的「跨界」學術經歷對他的成長很有幫助。法蘭克發展了一系列成像算法並編寫軟體,實現無需結晶的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技術。尤其在核糖體三維重構方面有一系列的重要開創性工作,可惜當年解析核糖體結構而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不包括他。現在他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獲諾貝爾獎,實至名歸。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瑞士學者杜布歇(Jacques Dubochet)。(美聯社)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瑞士學者杜布歇(Jacques Dubochet)。(美聯社)

「科學哲人」—杜布歇

如果說,亨德森和法蘭克在基本理論實踐和重構算法方面有貢獻,75歲的瑞士洛桑大學榮譽教授杜布歇則在樣本製作方面有開創性貢獻。1980年代,杜博歇發明了迅速將液體水冷凍成玻璃態以使生物分子保持自然形態的技術。通俗地說,生物細胞內的水一旦冷凍就會結冰,而這些冰晶會破壞細胞內各種物質的原有形態。讓這些水變成玻璃態,就能讓細胞內的各種分子保持原樣,供電子顯微鏡觀察。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瑞士學者杜布歇(Jacques Dubochet)。(美聯社)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瑞士學者杜布歇(Jacques Dubochet)。(美聯社)

杜布歇做出開創新研究之後,低溫冷凍電子顯微技術才正式推廣開來。215年,這一成果已被同行認為是「諾貝爾級」的成就。杜布歇不僅是一位科學家,還堪稱「哲人」。退休後,他在部落格上經常寫一些富有哲理的短文。他還廣泛關注社會問題,提倡科學家要有社會責任感,成為「公民科學家」。他在

一篇題為《教科學家成為公民》的文章中寫道:「成為一名好科學家很難,成為一個好公民更難」,「成為一名好的公民生物學家需要一點哲學和歷史,加上一些經濟學和法律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