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屬戰爭》中國壟斷生產鏈形成威脅 法國記者皮特龍:落實3方案避開依賴風險

2021-01-29 21:00

? 人氣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稀土礦場(資料照,AP)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稀土礦場(資料照,AP)

「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稀有金屬其實隨處都有,但因被自然環境稀釋而含量稀少」,法國記者、《稀有金屬戰爭》作者皮特龍表示,雖然提煉稀有金屬不容易,但技術並非尖端科技,而中國壟斷產業鏈,對全球形成威脅,必須落實來源管道多元、重啟礦場和進行回收才能避開風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高科技產品仰賴稀有金屬

皮特龍(Guillaume Pitron)在《稀有金屬戰爭》書中提到,稀有金屬和數量豐富的金屬有關,像是用於半導體的鎵是鋁的副產品、用於光電池的硒與銅有關,同樣用於半導體的銦則是鋅的副產品。這些稀有金屬是高科技產品、發展綠色能源的關鍵元素,但因含量少、不易提煉而成為戰略資源。

41歲的皮特龍曾任職法國新聞月刊《世界外交》(Le Monde diplomatique)及自然雜誌《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在踏入新聞領域前,擁有法國巴黎大學法律學位的他是名律師。他27日在台北國際書展視訊座談中說,原本就對原物料議題感興趣,偶然讀到稀有金屬相關文章,因而深入探討。

中國壟斷生產鏈形成威脅

《稀有金屬戰爭》是皮特龍費時6年調查而生的創作,從地緣政治角度切入稀有金屬對經濟、環保、能源的影響,此書2018年1月已在法國出版,2020年5月發行台灣中文版,對此他直言:「很訝異這麼冷門的議題能獲得回響。」另外,皮特龍也力推在不干擾鄰國及環境的情況下,重啟法國境內的礦場。

皮特龍說,稀有金屬最初是已開發國家在開採,但因需要不斷挖掘及提煉方式對環境造成汙染,因此把相關產業轉向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中國是其中之一,也因此獲得相關技術,且隨著中國意識到可從中獲得更多利益,近來禁止出口稀有金屬,改為出口相關成品,逐漸壟斷生產鏈。

落實3方法避免壟斷風險

「全球約6成的電動車電池是在中國生產」,皮特龍稱,「技術、生產鏈(被中國)壟斷對世界形成威脅」。他在書中引述曾派駐中國的外交人員說法指出,中國的組織和知識邏輯仍卡在1929年,但科技獨立和中共存續是中國2大具體目標,而開採稀有金屬帶來的下游就業機會,是中共續命關鍵。

皮特龍強調,原無料來源多元、重啟礦場、進行回收是避免壟斷風險的主要方案,「10多年前就知道解決方法,至今還是知道卻未執行的模式,因為政治人物缺乏決心,也沒意識到重要性,不過疫情讓全球對中國有更大的感受,因此現在是實施好時機」。

澳洲稀土礦商萊納斯在馬來西亞東部的加工廠(AP)
澳洲稀土礦商萊納斯在馬來西亞東部的加工廠(AP)

至於再生能源部分,皮特龍認為,勢必與數位化密不可分,因為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有間斷性,為了穩定供應,就要依靠智慧科技,但他也直言,開採稀有金屬需有大筆投資,而大眾的環保意識提升,因此要握有稀有金屬,還要面對經濟、社會、環保等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