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美中關係如沿著川普政府鋪設的道路走下去,將進入凶險境地。美中雙方在美國政府換手之際都想暫停針鋒相對的做法,彼此各退一步,然後向對方趨近一步,踩出一些共舞的步子。對於台灣,支持的基調不變,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丁、印太政策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等官員雖都呼籲北京要停止相關作為,但也要兩岸進行有意義的對話,降低彼此緊張。可以看出,美中關係正逐漸轉向,拜登政府將以「戰略耐心」與大陸展開一場長跑競賽,川普那種暴走式政策將逐漸調整。不過,北京對台的強硬立場絲毫未變。國台辦重申「民進黨當局只有承認九二共識,停止謀獨挑釁,台海才有和平穩定,捨此別無他路」,其國防部更直言,「台獨就意味著戰爭」。
由於北京對台毫不鬆手,所以美國新政府雖然對中語調放軟,但仍奉行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所說的:「說話可以輕聲細語,但手中要拿一根大棍子」的名言。拜登政府必然會在美國國家利益的前提之下,與盟邦或友國共謀與中國大競爭對策,謀求合作及共處的機會和可能。在避免戰爭為最高指導原則下,盡力尋求美國及兩岸都能接受的穩定台海局勢的三贏安排。北京當局在對台施壓之際,也在管控中國大陸日益高漲的武統聲浪,因為一旦發生軍事衝突,其代價之高、善後之難及對大陸長遠發展所生損害之大,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實在無法放任對台鷹派看著辦。台北基於凶險的研判以及對美國的附從,也不致於太過莽撞。外交部長吳釗燮說台灣不會拖美國下水,在一定程度內解除了軍事衝突的引信,顯示華府的收放是兩岸軍事危機的控管閥。在受制於人的情況下,民進黨政府尚能所收斂,所以美、中、台3方目前都戒慎恐懼,避免導致兵戎相向。
美國對美中台戰略三角關係的控制力雖在減弱中,但仍是主導性力量,至於北京和台灣各自的主體性與能動性,同樣在動態中不斷變化。民進黨政府強力把台灣鎖在中國的對面,緊緊抱住華府,已經成為美國的戰略棋子,在北京拒斥之下,業已無法自行與北京折衝協商,該有的獨立性、主體性、能動性都很稀缺,更無法突破結構性障礙,為台灣爭取裨益於長遠和平的戰略定位。
台灣「去中國化」
甚至在去中華民國化及去中國化上大踏步前進,又積極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因此刺激了北京形成更強的緊迫感。大陸朝野多已認定和平統一的機遇已過,未來只有武統、「冷武統」以及以武統為後盾加上智謀的「智統」。由於兩岸軍力太過懸殊,兩岸一旦開戰,美國能否及時救援並擊退共軍大有疑義。如果共軍採取「冷武統」或「智統」手段,以導彈或混編的機隊形成威懾效果,再重點打擊機場、港口、公路、鐵路、輸電設施、通訊等樞紐目標,進而摧毀台灣的心理防線,則後果不堪設想。關鍵在於美國來不來救,但美國一旦參戰,就是進入美台聯手對抗中國大陸的殊死之戰,美國必然三思而行。當然,共軍即使達標完成統一,所付出的代價必然慘重,所以如果不是迫於形勢別無選擇,應不致於輕易出此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