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了位子難免換腦袋,但換得速度太快,難免出問題。賴清德從台南市長搖身成為行政院長之後,立馬推出明年公務員加薪3%,讚聲遠大過噓聲,除了部份財政困窘縣市之外,多數縣市首長唉聲嘆氣又要增加支出數億到數十億後,只能硬著頭皮接受;沒想到,一個多月後,交通部立刻宣布「降稅救觀光」,減免遊樂業及旅館業房屋稅、地價稅,評鑑優等以上的觀光遊樂業,或評鑑星級的觀光旅館業或旅館業適用,而且時間長達5年!
賴揆答詢要先了解地方是否支持?
一增一減之間,,地方政府連傻眼的時間都沒有。賴清德為公務員加薪,與他同屬民進黨的嘉義縣長張花冠直言,「配合中央政策,但嘉義沒錢!」這次降稅標的房屋稅和地價稅,都是地方稅,地方反彈更強烈,同樣也是民進黨籍的台中市直接建議:「中央統一挹注經費!」連堪稱「富裕」的台中市都不依,其他市縣可想而知。
曾經力爭統籌分配稅款的賴清德,此刻若還是台南市長,不知道對「中央」的政策會做何反應?站在立法院備詢台上,他終於回神想到「我也曾經是市長」,答覆立委時這麼說,「減免都是地方稅,我要了解地方政府是否支持,若事先沒講好,不僅對目標沒幫助還會引起紛爭。」
身為閣揆,他大概也還沒時間了解,這次宣布的降稅舉措竟是「行政命令」,交通部說(公布)了算,行政院長的「再了解」,能有多大作用?是讓地方有更大的空間不降?還是讓交通部的「公告」行同具文?降稅以「優等商家」為主,這是讓地方有評選示惠的空間嗎?
降稅紓困,還有第三波嗎?
撇開所降之稅為地方稅,引來「中央請客,地方買單」之譏、及地方政府反彈等情況不談,這是一個效果有限、甚至錯誤的政策!事實上這應該算是政府對觀光相關產業的「第二波紓困」,去年政府也曾協調讓銀行對購買遊覽車的貸款展延。如果產業情勢不改善,政府何時要祭第三波紓困呢?
而中央終究祭出減稅救觀光政策,也顯示在陸客減少時,官方以「非常規」政策爭取其它國家的觀光客,再「故作鎮靜」宣傳來自日、韓、東南亞的觀光客大增兩位數、甚至倍增,因此陸客減少「影響不大」的說法,是十足謊言,否則產業何需減稅紓困?
先談為什麼觀光業陷入困境?一般人很容易就講出是蔡政府上台後,陸客大減近4成;以1年千萬觀光客為計算基準,原本陸客占的比重就差不多4成,少了4成陸客等於1年減少160萬觀光客。更近一點的原因是年金改革通過,雖然明年7月才正式實施,但公務員預期收入變少,因此開始削減旅遊支出;再來是一例一休,對原本業務離尖峰時間明顯的觀光產業,成本大幅提高,形同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