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生說,按照十九大報告,總要求是加強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合格的接班人與國家未來建設者,資源要向農村與貧困地區傾斜,重點工作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完善職業教育體系,他說,更多的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與高等階段教育,對中國跳脫「中等收入陷阱」有重要作用。
對於中國要加強職業教育,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表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劉志懷:改變急功近利心態 應培養「工匠精神」
來自新疆哈密職業技術學院的副院長劉志懷對此表示,自己在第一線推動職業教育時,發現學生有急功近利與心浮氣躁、捷徑生財的問題,他認為,要注重轉變學生觀念,培養「工匠精神」,加強私德建設,老師要首先有匠人精神,才能帶動學生提高專業與責任感。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受訪則表示,他發現,過去,中國的學生有80%的學生聚焦20%的專業,現在在專業選擇上慢慢散開,表示學生慢慢找到了自己有潛能的專業之路,「人才觀」在中國被重新定義。
李希貴:中國教育的公平 有很多努力空間
由於中國的學生間競爭激烈,學科壓力大,李希貴表示,中國教育起點、過程、結果的公平,都有很多努力空間,學生補習的社會焦慮,產生的背景要認真分析,才能找到原因跟方法。他認為,人類的文明是教育與技術的賽跑,教育能趕上技術的進步,社會就會順暢、祥和、淡定,但有一天技術有重大進步時,教育也帶來重大挑戰與不確定性。
他說,現在的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這類的挑戰,已超過過去的技術進步,家長為了應對不確定性,也給學生帶來壓力,因為未來20年,將有60%的職業會消失,把人生分成「學習」與「工作」兩段,已經沒有辦法應對未來了,所以他說,習近平才會在十九大報告中,第一次提出要加強「網絡教育」來應對未來,透過社會參與學習型組織,不能僅僅把學校當成起跑線。
虞麗娟:教育整體過熱 「逐利」傾向嚴重
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書記虞麗娟說,學生一窩蜂補習的現象,顯示教育整體過熱,她認為有「逐利」傾向嚴重的問題。她說,技能方面培養是可以的,少數培養機構誤導家長,搶跑道學習是違背孩子身心健康與教育發展規律的,不應提倡,因此,上海進行市場資訊的規範問題,對教學秩序行規範管理。
在相對貧困的貴州省工作25年的鄉村教師黃俊瓊表示,過去農村老師的辦學條件確實讓許多老師不願意來,但農村學校在中央的關注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老師現在也越來越多了。以貴州省來說,有教師國培計畫,提供教師房,給予津貼補助等,省教育廳還選拔鄉村教育名師。她說,習近平也數渡到貴州關心鄉村教師,給予信心。
此外,中國教育中有思想政治課,該課程引不起學生興趣,「抬頭率」不高,南航馬克斯主義學院總支部書記徐川說,衡量課堂的方法,要以學生為立場,老師要「以心換心,談戀愛」,知道學生的口味,針對自己不足的要去補足。
展望未來,陳寶生擘劃中國教育的未來願景,他說,在他腦中,2050年前的中國教育將穩穩立於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發展潮流,且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嚮往的留學目的國,各國願意與中華文化交流融合,在世界教育中,中國有更大的發言權,中國版的教材及漢語發音教材,能走向世界,國內的學子受教權益,也能得到完全維護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