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與台灣的政治共振,皆源於中國大陸。
從中國大陸角度看,港、台「自古以來」是「中國」的一部分,「外國勢力」不得介入港、台事務,不得干預「中國內政」,因為「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前提,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
國家安全立法是一國行使和維護主權的體現,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通例,無論是普通法國家還是大陸法國家,都制定有國家安全法,或在其法律中明訂條文防止和懲治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行為。」(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2020年5月言論)
「外國勢力」vs. 主權國家,是敵是友?
中國官方言論對「主權國家」的理解,或可以3點概括:第一,「主權國家」是「自古以來」都一直存在的政體形態;第二,「主權國家」必定與「外國勢力」相對立,「外國勢力」必定會危害「主權國家」之發展;第三,於國際體系之中,「主權國家」擁有無上權力。在全球化時代,新加坡政治學者莊嘉穎所著的《建國與國際政治——近代中印泰主權國家建構比較史(1893-1952)》(下稱《建國與國際政治》),是每一位公民都需認真閱讀的著作。
《建國與國際政治》指出,以上中國官方對「主權國家」的理解,其實都屬迷思,有違歷史事實—第一,「主權國家」其實只是近代產物,在此之前,政體形態繁多,故此莊嘉穎在書中探究「主權國家」漸於各國之中成為主流政體形態的部分,值得重視。
第二,《建國與國際政治》比較中國、印尼與泰國3國的主權國家確立進程,當中以中國案例研究為主,印、泰案例研究為輔。顯而易見,這3國國情不盡相同,但3國案例的共通點是,外國勢力乃維護3國國家領土與外部自治乃至中央政府權威的重要助力。
民族主義運動甚至需要借助外國勢力支援以進行,於泰國案例,更是先有國,才後有充滿民族主義色彩的國族意識。
第三,《建國與國際政治》的要旨,是梳理建國與外國勢力的關係,某程度上,書中理論所指的民族主義論述迷思,亦可被用以描述與解釋中東、香港乃至台灣這類處於大國之下的政體處境。本土與國際政治總是環環相扣,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理應深明這一點。
外力介入中國政治著重的是制衡
《建國與國際政治》是一部梳理近代國際關係史,重構基本政治概念的讀本。
書中內容,可以3點介紹:第一,外國勢力,可以是主權國家成形背後的重要推力。以上中國官方論述認為,外國勢力與建國必然處於對立關係。這種理解假設,外國勢力介入一地本土政治之時,只重追求絕對控制權,視目標政體為附庸。但這種假設其實不具說服力。書中之所以以近代中國為主要研究案例,是因為近代中國實為觀察外國勢力與建國力量如何互動的理想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