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觀點投書:「偏」鄉了!

2017-10-28 06:00

? 人氣

作者認為,教育部規定公費生及專為偏鄉甄選的教師要綁約六年,是以學業成績為教育品質的唯一尺標,忽視偏鄉學童的真正需求。(圖/老寮 Hostel 官網)

作者認為,教育部規定公費生及專為偏鄉甄選的教師要綁約六年,是以學業成績為教育品質的唯一尺標,忽視偏鄉學童的真正需求。(圖/老寮 Hostel 官網)

近日,最夯的教育議題為偏鄉教育,尤其以綁6年約最為討論重點,主張者以為任期越久,對教育發展越佳,然而,這樣的論點怎麼來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實驗結果,老師在偏鄉任期越久,學生學業成就越佳(其實也只是增加那幾分,要與都市比較,仍天壤之別),因此以為老師綁6年有助於學生學習。我們可以理解,偏鄉的問題根源於文化刺激薄弱,家庭功能失去,與其教育家長去教育孩子,不如由老師親自動手介入教導學生(當家長成天喝酒時,要教育家長如登天之難)。但老師留任的改變在哪?在「學業成績」的進步!這已經難能可貴,但這是我們需要的嗎?

筆者在市鎮型學校任職過,目前在偏鄉學校服務。昔日在市鎮型的學校,一位家長以為都市就是好,因此把孩子放在都市型學校,而自己在外工作,生活起居由孩子的姊姊照顧,殊不知孩子回家後完全不寫課業,學業成績一塌糊塗,建議轉到小校讓老師有餘力照顧(學生數少,老師較能個別教育);而在偏鄉服務的歲月,孩子的課業能力自然不能與都市學校相提並論,然而,孩子的純樸特質,吃苦耐勞……是他們獨特的人格,長大進了社會,從軍、做工、美髮、護士、賣小吃……,這些基層勞力的職業,他們都能勝任,這些跟學業成績關聯不大,跟天性與後天環境有關。

教育的目的在哪?學業成績?培養獨立自主、服務奉獻於社會?文盲是不足以立足,今天的教育水平也不再有文盲,然而,教育的制度卻創造了許多「心靈文盲」,因為側重在「學業」,而非「品格」,因此,都市型的學校反而產生日後更多的犯罪,人們笑稱,學歷越高,壞事做得越大,即是如此。偏鄉型的學校反而能在社會上有所貢獻,何以?因為從小生長的環境,社會的染缸汙染物較少、頭腦算計的比較少就簡單,簡單就能勝任這些流汗工作,誰說偏鄉的孩子沒出息呢?

偏鄉學童
作者指出,偏鄉教育的關鍵在於陪伴,如果老師陪在孩子的身邊,那孩子就能安定,這是補足家庭功能破碎的不足。然而教育部規定偏鄉教師綁6年,如果6年無心,每日數饅頭,等著調動呢?偏鄉真的要將重點放在學業成績上嗎?(圖/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

不否認地,偏鄉的教育需要老師協助,否則,李家同教授也不會親自輔導孩子課業,因為關鍵在「陪伴」!李教授知道偏鄉的問題,問題不在「學校老師的上課」,而是在「放學後的學習」,一旦課堂上的內容,沒有在學後立刻練習、精熟,那學習就是無效的,簡單來說就是「忘了」,基礎不穩固,鷹架也不可能搭起,這是「偏鄉學業的關鍵問題」!

綁6年就能改變嗎?如果6年無心,每日數饅頭,等著調動呢?況且,偏鄉真的要將重點放在學業成績上嗎?或者說,教育的核心在哪?關鍵方法在哪?「楷模的陪伴與教導」是關鍵,如果老師陪在孩子的身邊,那孩子就能「安定」,這是補足家庭功能破碎的不足,老師的關心替代家庭失去的、缺少的,各方面的發展才有可能,不論學業、人格、情意、技能……。目前,花蓮西寶國小的老師就是這樣做,學生跟老師一起住校生活。

走筆至此,個人以為偏鄉教育的關鍵在「一日真正陪伴教育時間的長短」(未必終日同一人,有楷模陪伴在身邊教育即可),絕非綁6年的學業成績表現。政府要多聽偏鄉老師的意見,不是單向式的改革,否則,走「偏」了,要回頭就不容易了!

*作者為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