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凝視上世紀前葉歐洲流亡者淒苦無助的身影時,會痛切認識到,今天所享受的被庇護的權利來之不易。
1940年,法國馬賽發生過一幅這樣的情景:一位猶太畫家拿著他的畫冊來到美國救援辦事處,向辦事處秘書申請去美國避難。由於這位畫家的名聲不是很大,秘書無法確定此人就是美國需要的「一流人才」,於是讓畫家去畫幾張馬賽港的速寫看看,以此決定此人是否能避免成為納粹集中營的獵物。
這個令我含淚大笑的真實故事,反映了那個血與火的時代,法國知識精英逃亡的一段悲愴歷史。當時法國乃至整個歐洲似乎只剩下兩條出路——奧斯維辛或馬賽。在歐洲的這場大劫難中,仍實行孤立主義政策的美國只篩選部分精英予以救助,並要求回報。由於文明社會不希望百萬猶太人「無處可逃」的歷史再現,1951年聯合國制定的《日內瓦公約》,終於在法律上承認了難民身份。
美國孤立主義國策鼓勵希特勒
在此之前我們談的歐洲難民問題,大都指從世界各地流向歐洲的人群。而在上個世紀前葉,歐洲卻是一個巨大的難民輸出地區。當我們超越民族國家的藩籬,在歷史煙雲中凝視那一代流亡者淒苦無助的身影,會痛切地認識到,今天我們所享受的被庇護的權利來之不易。
自1620年「五月花」號船到達美洲,至今為止,美國的主流人群仍然是來自歐洲的白人。然而,本是移民國的美國在上世紀30年代,對那些即將成為大屠殺遇害者的歐洲人,曾一度打算關上大門。
這主要是因為,美國那時還沒有「難民」的概念,沒有任何法規保障難民的權利,政府奉行的是民族主義與不干涉別國事務的政策。在19世紀末期,美國人曾展開過一場大論戰,反移民的農民戰勝了支持移民的城市居民(就像當今川普上台時的情況)。此後美國兩次立法,都實行排斥移民的政策,逐年減少移民名額,歐洲人的赴美簽證極難辦理。
收緊移民的政策首先與經濟有關。由於19世紀末移民美國的歐洲人大多貧困且無技能,一些「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認為後來者威脅了本土經濟。其次是因為種族歧視,例如,白種移民排斥有色人種,老移民排斥新移民,當時美國社會還充斥著反猶排猶的氣氛。
就在美國仍採取孤立主義政策之時,1940年6月,法國突然向德國投降。按照停戰協定,法國必須向德國「無條件引渡」從德國逃來的流亡者。其時,德國、捷克和奧地利的反納粹人士都把法國當作人權的故鄉,誤以為逃到法國是安全的。潰敗後與侵略者握手的法國,很快就制定了一部《猶太身份法》,掀起了驅逐猶太人的風潮。
在此之前,希特勒曾表示,如果有其他國家願意接受猶太人,他會協助猶太人離開。1938年7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召集了一個討論猶太難民問題的國際會議——埃維昂萊班會議。但是,32個國家的代表在會上只是批評德國,口頭表達了一下對難民的同情。除了加勒比海小國多明尼加同意增加移民配額之外,其他無一個國家表示願意接收猶太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