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4年,3艘美國海軍驅逐艦駛進具爭議性的南海水域,靠近中國實際控制的美濟礁時,與中國艦艇發生衝突,隨後美軍登上中國船隻,情況加劇。另一方面,美國的戰略行動因網路攻擊變得混亂,傳統海戰讓雙方皆輸,加上其他國家參戰,並採取最危險的策略,這場戰爭最終沒有一方獲勝。
上述場景出現在北約(NATO)前最高指揮官、美國退役海軍上將史塔夫瑞迪斯(James Stavridis)及美國陸戰隊退伍成員亞克曼(Elliot Ackerman)共同撰寫的戰爭小說《2034:下一場世界大戰的小說》(暫譯,2034: A Novel of the Next World War),此書9日出版上市。
中國現不出兵 未來仍恐開戰
史塔夫瑞迪斯2020年9月在《日經亞洲》投書直言,倘若美國給予台灣外交承認,恐怕就中了中國圈套,有出兵台灣的理由,進而引發美中開戰。儘管中國鷹派認為要「現在就攻打台灣」,但史塔夫瑞迪斯評估,中國未來10年會先打壓香港、建造艦隊、重整經濟和網路,「他們會好整以暇,不會現在出兵」。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時事評論員沙洛爾(Ishaan Tharoor)9日撰文稱,史塔夫瑞迪斯把這部作品視為「警示虛構小說」,藉由豐富的冷戰故事敘述模式,明確指出美國和前蘇聯之間的戰爭會重現。史塔夫瑞迪斯直言:「冷戰時未互丟核彈的部分原因,就是我們能想像有多可怕,震撼及破壞有多大。」
一帶一路拓展地緣政治角力
史塔夫瑞迪斯希望藉由虛構小說,讓大眾認知到美中緊張關係升高的殘酷後果,「小說中鋪陳緊張加劇的合理情況,接二連三的常規攻擊讓美國決定動用戰略核武,這比我想的還要真實」。他表示,2034年是他和亞克曼開始動筆撰寫的15年後,此時間點讓他們能「創造科技大略相同的世界,且衝突一觸即發」。
史塔夫瑞迪斯認為,2034年這個時間點符合「中國進犯時程,還有中國軍力及人工智慧(AI)、網路等能力發展」。沙洛爾指出,這本小說提到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從原本的基礎建設投資,拓展到地緣政治目的,像是與伊朗進行安全合作,而故事中的美國是由非民主、共和2大黨出身的女性領導。
美中一戰並非命中注定
沙洛爾寫道,美國華府的國安建制派,以及不斷增加的政治報告及智庫研究,都指向同個點燃戰火的地方,且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優勢,一定會導向緊張對峙局勢,而美中雙方將會,甚至是已經開始從南海的自由航行到中國宣稱擁有台灣主權等利益畫「紅線」。
「美國或許覺得是被迫在中國周邊調派更多戰略資源,中國則會因美國加強與亞洲盟友的安全合作而感到不安」,沙洛爾稱,當策略家在描繪大博弈情勢急遽發展時,也推測惡化的風險會增加。美國空軍參謀長布朗(Charles Q. Brown Jr.)2020年更曾說,與像中國這樣的敵人發生衝突「要看機率和風險」。
How the U.S. and China could go to war https://t.co/GIEv8OlXhX
— Post World (@PostWorld) March 9, 2021
沙洛爾強調,中國和美國一再表示,無意挑起衝突或吹響新冷戰號角,只是強權的傲慢會帶來災難。「國家就像人一樣,可能因自負而做出錯誤選擇」,史塔夫瑞迪斯告訴《華盛頓郵報》,「美國確實有很多這類案例」,並稱美中並非「注定」開戰,「雙方都能讓車子熄火,而小事牽動著大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