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靖觀點:當年錢復對美國人說台灣研發核武是自殺

2017-11-05 07:20

? 人氣

作者指出,1970年代的台灣也曾積極投入核武研發,無奈美國多次施加政治壓力之下,中科院核研所遭廢,儘管地對地飛彈的研發持續進行,卻缺少了戰略嚇阻,在兩岸可能出現的台海衝突當中,所能扮演的戰略角色有限。圖為美國於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在臺灣部署的地對地巡航導彈。(維基百科)

作者指出,1970年代的台灣也曾積極投入核武研發,無奈美國多次施加政治壓力之下,中科院核研所遭廢,儘管地對地飛彈的研發持續進行,卻缺少了戰略嚇阻,在兩岸可能出現的台海衝突當中,所能扮演的戰略角色有限。圖為美國於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在臺灣部署的地對地巡航導彈。(維基百科)

大陸在1960年代研發完成核武,台灣也在1970年代積極投入核武研發,奈何美國政治壓力,1977年春天,美國第一次施壓,迫使台灣將研發工作更加隱密,直到1988年1月蔣經國總統死後,為美國從事間諜工作的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叛逃美國,才讓台灣核武研發告終。核武研發在國府內部也是意見分歧,立場親美的官員多反對核武研發,錢復在外交部次長任內,無視於中科院努力突破困境的努力,他曾對美方表示,台灣研發核武是自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蔣中正總統在1975年病逝前,國府早已經開始研發核子武器,分別有代號新竹計畫與桃園計畫都與研發核武有關。國府選在桃園石門水庫偏遠地區成立中山科學研究院,選擇石門水庫附近,主要是當年興建水庫時,興建了不少房舍供美國顧問居住,水庫建成後,這些房舍空置,剛好可以撥給中科院使用,一方面也比較隱密。

中科院最初的目的就是要研發核武。當時中科院一所,是研發核武主力,二所是火箭飛彈研發,提供核彈頭的投射能力,這兩個單位在當時可說是網羅了台灣重要的科技人才投入研究。中科院雖然秘密研發核武,但從1960年代開始,台灣在國際上有關研發核武活動,早就已經被西方國家盯上,加上國府內部許多親美人士,紛紛主動向美國提供政府內部機密訊息,使得國府不斷受到美方壓力。

美方在福特(Gerald Rudolph Ford)總統時代,大概已經開始精確掌握台灣的研發能力,1974年8月23日中情局一份情報研析報告指出,台北當局進行小規模核子研究,其中有非常明顯的核武選項。大約5年後,台灣將能生產核子裝置。台北當局的決策會受到美國政策的兩個關鍵領域影響,一個是支持台灣的安全,以及關於台灣核武裝可能性的態度。台北目前的方向,可能會朝向發展核武。

1975年2月18日,福特收到一份武器管制報告,其中分析台灣與南韓的核武研發能力,當時南韓還落後台灣許多,南韓需要10年才具備研發核武的初始能力,台灣則在5年內就可以有這個能力。阿根廷可在10年內有引爆核武能力,巴西緊跟在阿根廷之後,南非也有研發核武能力。巴基斯坦正在設法獲得生產核武原料的方法與技術,伊朗與伊拉克都在設法投入核武研發。

1977年是台灣核武研發第一次受到重創,美國經過多年的監控,以及經由國府內部充斥各處的美國間諜協助,甚至還有學術界人士主動向美方提供敏感的核武研發訊息,這些訊息都引起美方憂心與關切,當時美方認為必須趕快遏止台灣的核武研發能力。

20170513-天弓三型飛彈 弓三飛彈(取自中科院)
中科院當年就是為研發核武。圖為天弓三型飛彈 弓三飛彈(取自中科院)

卡特(Jimmy Carter)總統在1977年1月20日上任,他就職後不僅急著推動與北京建交,也延續福特總統對台灣研發核武研發的關切。早在卡特上任前,1月11日美國駐華大使館副館長蘇利文拜會外交部次長錢復,討論有關台灣研發核武的活動。1月17日,美國福特政府派遣了一個小組來台灣,調查台灣研發核武的情況,當時台灣如臨大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