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近日參加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線上會議是該對話機制自2004年建立以來級別最高的一次。在川普時期,Quad有意被華盛頓打造成「亞洲小北約」,拜登上台40天亦啟動四國對話並提升對話級別,表明他承襲的依然是川普的抗中思路,只不過延續了他一貫注重盟友的立場。
今次Quad中國還是那個不在場的主角。雖然四國領導人討論了中國威脅,但從會後聲明沒有直接點名中國來看,正如部分輿論認為的,四國在如何抗中上,遠未結成「統一戰線」。
與去年10月的Quad相比,本次Quad的一個亮點是四國達成了在印度生產疫苗以抗衡中國的疫苗外交計劃。美日將為印度疫苗生產企業提供資金和優惠貸款,澳大利亞則在資金和疫苗配送方面提供援助。四國計劃在2022年底前向亞洲提供10億劑疫苗。
鑑於印度在制藥方面有很強的生產能力,其他三國的分工合作無疑有助於彌補各自在同中國競爭中的不足,增強對中國的壓力。不過,對中國的疫苗外交能夠構成多大挑戰,要看實際進展。由於印度的疫情很嚴峻,且美國對關鍵材料出口的限制,有可能會阻礙新德裡的這一努力。另外,時間因素也不可忽視。雖然普遍預計全球疫情恐怕要持續到明年,但今年下半年是疫情向好的關鍵期,由於中國目前開足馬力生產疫苗,並已經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急需的疫苗,在疫苗外交中佔得先機,即使印度如期2022年底前向亞洲提供10億劑疫苗,也是晚了一步。因為對多數國家來說,中國的援助稱得上雪中送炭。
Quad疫苗計劃反映了拜登政府不只是簡單地宣示聯合盟友,而是在產業和價值鏈上邁出了實質性步驟,要將具有比較優勢的盟友和伙伴組成制造體系,挑戰中國。在疫苗上,中國尚有先機,可以應對挑戰,但如果是在其他一些中國競爭力不太強的產業和領域,例如半導體,面對華盛頓的這手,中國就將弱勢盡現。據悉美國已經要求日韓台和荷蘭在半導體行業組建聯盟壓制中國。
當然,究竟有多少國家願冒得罪北京的風險在價值鏈上響應華盛頓的號召有待觀察,畢竟,這種做法除了政治考量外,還有經濟考量在內,政治可以站隊,但經濟則未必,因為這涉及企業,企業是否願意損失中國的市場和利潤,同本國政府一條心,恐怕難說,即使是美國的企業,因擔憂中國的懲罰而丟失市場,能否全心全意跟著華盛頓,也要打問號。我們看到,此種包括但不限於經濟的考量,在本次Quad上也顯示了出來。
日印澳雖感受中國的「脅迫」,但它們和中國的貿易聯系都非常密切,中國是三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不用說,經濟高度依賴中國,現正受中國經濟懲罰,印度去年由於和中國發生了嚴重的邊境對峙,經濟上抵制中國,但這並沒有讓中國跌出印度最大貿易名冊之外。即便是美國自身,雖有對中國的高關稅,去年貿易逆差依然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