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泓專文:龍德而隱——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老師

2021-03-24 05:50

? 人氣

老師雖曾叱吒風雲於一時,但說放下便放下。抗戰勝利後,「滿洲國」結束,老師即退出政壇,「不再涉入政冶」,「龍德而隱」,另闢新天地,師法孔夫子,投身教育事業,以申其復興華夏學術文化之志,為整個中國謀幸福,真「長白又一村」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民國三十六年來台,隨後即赴偏鄉台東興辦山地農校(省立台東農業職業學校),擔任教導主任,教出楊傳廣等學生。其間並走訪各地搜集歷史資料,主編《台東文獻》。為了保留清代最後一任知州胡傳(字鐵花,胡適父親)的歷史記憶,老師特別點校胡傳撰著的《台東採訪修志冊》,更改台東火車站前路名為「鐵花路」,立胡鐵花紀念碑。為了讓學生能切身經驗熟悉民主政治,老師還帶領著農校學生協助辦理台東第一次民選縣長選務。

毓老師傳道外國學人

民國四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韓戰反共義士來台的「自由日」,蔣介石總統卻在這天以「沒事少離開台北」,傳召老師返回台北,幽禁於陽明山,日記也遭繳沒,「自由日」變成「不自由日」。

幸而脫離苦難之後,受胡適之託,老師開始教導外國學生讀古籍,先後教過魯道夫、魏斐德、簡慕善、席文、范力沛、吉德煒、班大為、孟旦、黃宗智、夏含夷、包弼德等日後著名美國學者,以及一些加拿大、英國、韓國、日本、越南學者如高麗大學朴元熇教授。民國五十九年,美國學者以魏斐德為首,特別編印《無隱錄——劉毓鋆榮譽紀念論文集》(Nothing Concealed : Essays in Honor of Liu Yu-yun)為老師賀壽。老師生平素不滿近代洋人霸權作風,為何還肯教授外國學人?老師認為:洋人霸權作風是「文化背景始然」,「明乎此,莫急於傳華夏文化於人類,促其知仁之為道在於愛人。斯易世之不二法門也。」

愛新覺羅毓鋆。(作者提供)
愛新覺羅毓鋆。(作者提供)

毓老師初收本地學生

老師先收洋人學生,為何不先收本國學生?可能因為國四十年代初,局勢嚴峻,文網縝密,為避免政治壓力吧!直到民國四十七年,老師才私下收少數幾個本國學生,謝深仁、黃大炯等,五十年代以後來才陸續有陳一川、阮芝生、孫鐵剛、徐泓等。當時,老師尚未開班授課,只是個別指點,如賜書黃大炯:「學不可緩,亦不可急,緩則怠而無功,急則進銳而退速。」在此期間,老師與佛教界多所來往,曾參與紀念金身不壞的慈航法師的慈航中學創校,也參與星雲法師在宜蘭創建雷音寺。

毓老師與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

民國五十六年,老師接受張其昀的邀請,到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教。講授《孔孟荀哲學》《易經哲學》《學庸哲學》《陸王哲學》,並擔任系主任,撰寫系歌:「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內聖外王。拳拳時中,終乎至善,始乎明德。時乘六龍,位位乾則,元毓休暢。乾仁合和, 羣龍無首,大同天德。」系內實行導師制,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個別或分組指導學生,讀中華經、子寶典,並以身教言教傳授為人處世之道。老學生林義正、陳文昌、李濟捷等至今仍常津津樂道受教如沐春風之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