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兩岸奧會不是情報戰場,陸委會不必攪局

2021-04-01 07:20

? 人氣

至於台灣抵制北京冬奧,最終傷害到誰呢?首先,當然是損及台灣的國際信譽。因為中華奧會身為國際奧會成員,參與賽事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倘若抵制北京冬奧,便違反台灣加入國際奧會的承諾,也損害台灣的國際形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其次,衝擊最大的是台灣運動員。四年一度的冬季奧運,台灣運動員參賽者已少,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僅有三名選手,2018年南韓平昌冬奧有四名選手,這些選手有的在國外受訓,有的在台灣克難訓練,別說奪牌,連拿到參賽權都格外艱辛。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選手日以繼夜的努力,就是要在參賽舞台上奪得佳績,沒有運動員願意成為政治角力下的祭品。

鑑古知今,抵制奧運出賽會,對主辦國的懲罰效果甚微。國際奧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就以1980年莫斯科奧運為例,當時前蘇聯入侵阿富汗而遭抵制,他說:「大家必須從歷史學到教訓,抵制奧運從未達成任何目的。前蘇聯到1989年才撤軍,因此(抵制奧運)實際上沒有用,只是懲罰了各國自己的運動員,並導致(1984年)洛杉磯奧運也被報復性杯葛。」巴赫就說,抵制奧運,受害最大的是運動員。

其實,自從2008年北京主辦夏季奧運,當時歐美國家便以人權為由要求中國改善,但中國在京奧後國力快速崛起,香港和新疆人權問題反而趨於惡化,「愛國者治港」後香港經濟不跌反漲。當年北京奧運原本聖火要傳遞來台,兩岸談判多時且接近成熟,時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一句「橫生枝節」,因涉及旗徽歌爭議,京奧聖火來台最終破局。但誰還記得這件事呢?

一個小時的視訊會議,扣除客套話和官話,只不過是行禮如儀的過場,會前已有多場工作會談,能夠涉及的實質內容其實不多。可嘆的是,因兩岸溝通管道中斷,掌握對方資訊相對貧乏,連兩岸奧會的視訊會議,都差點成了國安情報戰場。台灣應以運動員為重,參與國際賽事應列為優先選項。蔡政府應把持好政治與體育之間的分際,任由政治黑手伸入體育,最終傷害的是台灣的運動選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