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闓觀點:別為了大學招生而過度承諾

2021-04-05 06:40

? 人氣

作者認為,雖然台灣因為教改而變成了滿地大專院校,可是高等教育畢竟應該還是有基本的要求與社會責任。(示意圖,取自南華大學臉書粉絲頁)

作者認為,雖然台灣因為教改而變成了滿地大專院校,可是高等教育畢竟應該還是有基本的要求與社會責任。(示意圖,取自南華大學臉書粉絲頁)

又到了大學招生的重點時刻,不少學校透過博覽會、入校招生以及新媒體的操作,來獲得高中職生的親睞,選擇作為未來四年求學的目標。像是不少國立學校不但要吸收頂級人才,更希望能找到具備獨立思考及積極的學生。也有不少優秀的私立大學,透過科系與課程的規劃,以及產學高度結合的方式,讓就讀的學生能更實務的提早與社會接軌,甚至能在學校的時候就擁有更好的實習經驗,以利於進入職場的接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從這幾年後段班的學校,因為招生問題及學校的評價,逐年能招到的學生還在陸續降低,甚至因為以往還有陸生及外籍生的加入,能維持一定人數,但因為疫情及政治因素也較以往少了許多。之前筆者在大學演講授課時,已經有學生反應,學校為了招生而承諾許多關於課程及畢業的內容,像是會開設更多學生有興趣的課程,或是不用太多作業即可獲得學分甚至畢業。

雖然台灣因為教改而變成了滿地大專院校,可是高等教育畢竟應該還是有基本的要求與社會責任。雖然之前因為在職班的開設,讓更多的社會人士有機會獲得學歷,但也發生論文品質參差不齊的討論。當少數大學其實根本原有的師資沒有能力開設新課程,或是為了因應改系名的求生條件時,就應該考慮導入新的專任師資,或是透過專業的業界人士來兼任,但是不論現有的兼任薪資不合時宜,無法讓有專長的人願意更多加入教學外,原本系上的老師專長無法符合新開課程,也是很大的問題。例如有的教授連政府推動多年的會展產業,含括會議、獎勵旅遊、展覽與國際會議的概念都不了解,卻擔任相關課程的審查。或是詢問行銷系的畢業生一些有修過的課,科名對了內容卻離專業相差太多,才發現任教的老師其實沒有學過行銷專業知識。

大學為了求生,讓學生覺得容易就讀或是畢業,或許只能說是教育環境真的變了,但是為了招生所改系名、開新學程,卻在課程中有太大的落差,那只會讓原本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因為不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更難有理想的工作機會,最後學校口碑也只是更加負面。

*作者為中華品牌再造協會 理事長、凱義品牌整合行銷管理顧問公司負責人&總顧問、中華整合行銷傳播協會榮譽理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