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近來屢提及「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區」(印太區,Indo-Pacific)來取代過去的「亞太」,外界解讀是美國地緣戰略有所改變。白宮國安會負責戰略規劃的資深主任史博丁(Robert Spalding)16日受訪時表示,在自由開放的印太區戰略中,兩岸關係是重要的一環,支持台灣蓬勃的民主也非常重要;他也指出,美國對台政策不會有根本的改變。
美國總統川普在日前的APEC上重申「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戰略,史博丁16日參加美國智庫「國家亞洲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在華府舉行的亞太戰略研討會,受訪時闡述川普的「印太戰略」,他強調自由與開放的概念需要區域盟邦相互支持與合作。
至於川普政府有哪些政策與作法來達成「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區域」的目標?台灣是否扮演任何角色?史博丁回應,一個開放的體系必須共同努力,才能確保封閉的系統不會持續擴張,台灣的蓬勃民主當然重要;在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區域中,兩岸關係是重要一環,支持台灣的民主也「非常重要」。
美最終目標「和平統一」? 史博丁急改口:有錯誤是我的問題
有記者問到,川普處理亞洲事務的人事陸續到位後,台灣在「印太戰略」中的位置? 史博丁認為,即便被提名出任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的薛瑞福和相關官員到位,但美國對台政策不會有「根本的改變」,美國仍期望看到最終兩岸問題的解決之道,是在沒有脅迫的情況下「和平統一」,美國在印太區域的政策一致,沒有改變。
但有台灣媒體記者詢問史博丁,美國的台海政策是「和平解決」,過去不曾聽過「和平統一」,他是否要澄清?史博丁隨即改口澄清,美國的政策「沒有改變」,並表示「有任何錯誤,是我的問題。」
「中國不可能變民主,專制獨裁也不會改變」
史博丁分析,按照現在趨勢,中國是不可能變民主,專制獨裁體系也不會改變,因為這讓中國贏得經濟上與軍事上的發展;而如果讓中國從經濟與軍事層面成為主導印太區域的強權,對美國來說是糟糕的。
史博丁說,中國過去一直採取的策略是和美國談經濟自由與開放的條件,多次欺騙美國會走向市場經濟,結果美國還一再上當。經濟實力決定這場競爭,美國最重要的是壯大自己的實力。
史博丁指出,川普政府提出開放與自由的印太區域,就是要區域國家相互支持,一起行動,美國不是要走向孤立。
史博丁就讀於上海同濟大學,會說中文與西班牙文,曾派駐中國擔任武官,也曾任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的中國事務首席戰略師,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對於中國的戰略分析,他也是五角大廈中少見具經濟發展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