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發一帖能賺五毛錢」的「五毛黨」,是過往對於中共網軍的刻板印象,但這些人今天還領「五毛」嗎?鑽研中國輿論戰的美國學者費瑞安指出,2015年後中共網軍的面貌明顯發生變化,因為共青團與教育部發文要求大學招募「網絡文明志願者」,這批好鬥的年輕人就是中共新一代網軍,在宣傳《香港國安法》、中國政府對新冠疫情的應對、駁斥「新疆集中營」的指控等戰役中力求表現。
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日前刊出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研究員費瑞安 (Ryan Fedasiuk) 專文,他在這篇〈不同類型的軍隊:中國網路巨魔的軍事化〉(A Different Kind of Army: The Militarization of China’s Internet Trolls)一文中指出,中共領導人正在進行一場「網路意識形態」的鬥爭,其主力軍就是「盡量擴大對中共有利內容」的網路評論員。
A Different Kind of Army: The Militarization of China’s Internet Trolls https://t.co/JQeKOK56E1 pic.twitter.com/tgYMAicspF
— crepusculum maestum (@Droeve_Schemer) April 14, 2021
這群在網路上以轉發與留言等方式引導輿論的「網軍」,在2013年習近平上台後逐漸發生改變。習近平時代的網路輿論管理一開始還是由黨招募的評論員負責,習近平也在同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講好中國故事」的說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則召集微博、網路名人進行座談,提出「七條底線」的共識,希望網路名人「承擔社會責任」、「為實現中國夢而出力」。
經過兩年摸索,習近平時代真正的「網軍」主力,要到2015年才真的開始成形。因為教育部與共青團發布通知,要求中國高校協助招募數百萬人的「網絡評論員隊伍」,這批人也被稱為「網絡文明志願者」,而且還規定了與各省高校招生人數成比例的配額。在新規定出台後,光是浙江省的網絡評論員就從2012年的800名劇增為2016年的50萬人,可見這支網軍的擴員速度。
費瑞安指出,這支「志願者」網軍今天已經超過兩千萬人,他們是網路正面意見的「放大器」、網路輿論的「收集者」、以及網路負面聲音的「緩衝器」。這群來自「草根」的兼職業餘者,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Cyberspace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CAC)及黨的宣傳部門直接雇傭的200萬「專業網絡評論員」協同工作,合作應對網路上各種「緊急狀況」。
雖然專業的網絡評論員過去吸引許多中國研究者的目光,但費瑞安認為「網路志願軍」才是今天中共控制國內外輿論的主力。許多大學都規定網絡評論員的申請者必須是黨員,還要有高水準的寫作能力、敏銳地把握黨的政治理論與宣傳工作。安徽省一所大學的百名志願者名單顯示,志願者的平均年齡只有19歲,他們都是熱衷於政治的中國青年,利用業餘時間「阻止各種非法和有害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傳播,為建設乾淨的網絡空間做出貢獻」。費瑞安指出,這批網路大軍中間可能還有許多「被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