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大停電之後,官方定調2大重點:一曰事關電網無關缺電,台灣絕對不缺電;二曰原因是台電的「人為疏失」,是單一獨立的事件;此作法其實與815大停電雷同。從「單點」來看似有其理,但拉大從結構面看,則是百分之百的錯誤。
本周四下午2時多,因高雄市路竹路北超高壓變電所故障,導致興達電廠4部機組跳脫,瞬間短少超過200萬瓩、佔尖峰負載的6%的供電,電網因此自動啟動低頻卸載,造成全台大停電,之後則開始分區供電,入夜後逐漸恢復正常供電,受影響用戶超過400萬戶。第一時間綠營強調此意外是因電網而起,與缺電無關。隔日經濟部指經調查後是台電人員操作疏失造成跳電,後續會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至此似乎一切水落石出,原來只是單純一名台電人員操作疏失,影響電網才造成大停電與分區供電,台灣不缺電、供電結構堅韌,大家安心吧。
不過,事實當然不會如此簡單,甚至這番說詞,即使不斥為謊言,至少也是見樹不見林的錯誤看法。
為什麼一個台電人員的小疏失造成大停電,還要分區供電、搞了好久才恢復正常?原因其實就是電力供需緊繃拉得太緊,只要稍有意外,就無備援電力可用,結果只能坐視電網卸載、停電擴大,而且重啟讓電網恢復需要時間久。
某種程度上,這與2017年8月15日發生的「815大停電」類似─從單一事件角度來看,815大停電也是百分之百的意外,只是因為中油的天然氣接受站操作失誤造成氣壓過低,導致北部主要供電的大潭電廠跳機故障,因此純然是意外事件,也不必質疑整個能源政策。但以整體脈絡來看,卻是一點都不意外,當時國內供電被緊繃到極限,備轉容量率降到2-5%成為常態,這是一個不合理又極度緊繃的狀態,也是不容許些微失誤的臨界值,因此一個意外就造成全台電網崩潰大停電。
或許有人認為依照台電資料,周四的備轉容量率在10%左右,不似815大停電時的2-3%,因此,確實不是缺電因素。但真正的問題是:這10%與早年的10%在意涵上可能不同了,在不穩定的綠電比重增加後,如果沒有適當的權重調整,備轉容量率將「常態性的高估」。
更何況,真個角度而言,經濟部與台電在解釋周四大停電原因時,其實已變相的「默認缺電」。依照官方的解釋,造成大停電的原因包括:實際尖峰用電比預測高出170萬瓩的用電量、再生能源發電量低於預測值(總計少了135萬瓩)、部份機組歲修中(少了240萬瓩)等原因,官方如此解釋的意思,應該是說如果一切都如預期,台灣「真的是不缺電」。
但現實情況與務實的衡量,實際情況永遠不會是預期中最佳狀況,換個角度看,官方說的那些理由,每個都是與供電不足、缺電有關,而且情況都是會持續甚至惡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