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更慘的是,除了要快搶錢以外,另一個台灣面對的更可怕問題,就是日本的匯率大貶值,而這又分成兩個階段,一是日本安倍首相的政策貶值(2012年開始),二是去年底(2016)至今,台灣因為怕被美國指控操縱匯率,而放任兌美金一陣狂漲。這個因素是台灣稅政改革,需要強化吸引台灣人與錢回流的重要原因,因為,長期放任台幣比日圓強勢,可能根本性地改變台灣產業在國際生產鏈中的競爭力跟位置,甚至以後連位置都沒有。
美日都降企業稅,台灣稅改需更快速反應
從以上兩個宏觀方向來看,可以看出蔡政府這次再執政的政策前瞻性與細膩性已有所進步。現在,擺在眼前的問題是,美國兩院都通過川普的減稅方案,雖然有一些細節還要繼續喬,但大方向是確定的,而最新消息是,日本也要有條件調降企業稅,以上這些都將對台灣的產業,發出新一波的衝擊,甚至可以斷言,像郭台銘董事長到美國大筆投資的事件,不會是唯一的大型企業案例。
因此,林前院長的降低內外資差異主軸,確實具有某種前瞻性,也受到驗證,不過,現在新的國際競爭局勢已經不同了,新上任的賴內閣應該思考的下一步是,如何在現有的稅改方案中,針對美國與日本的有條件減稅政策回應,例如,日本這次是針對員工培訓或加薪來有條件減低企業稅,而且稅率可從29.74%左右降到25%左右。這個回應,包括台灣的中小型企業營所稅是否需跟著此次稅改,與大型企業一步調高到位,或者保留盈餘稅是否能對應投資、人才,而可以更有彈性等等,這些即時戰略的問題,需要賴揆團隊的智慧與決斷力來解決。
*作者為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