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幾天的疫情保持在每日新增3百例左右,全台防疫警戒也暫時維持在第三級。不過地方政府仍陸續升高防疫措施,台北市長柯文哲20日就宣佈「夜市、攤商一律改為外帶外送,減少傳染可能」。雖然不確定這項做法會持續多久,但若參考日本經驗,時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去年4月7日第一次宣佈緊急事態,去年11月中日本政府更喊出「勝負三週間」,都是希望藉著抑制人流達到控制疫情的效果。然而「勝負三週」早就過去、緊急事態也宣布了兩回,但日本如今卻仍處在第三次緊急事態,不但疫情遲遲不見好轉,「自肅疲勞」讓民眾與商家都難以為繼。
如今仍在糾結「要不要繼續辦」的東京奧運,是在去年3月24日由安倍拍板、決定延期一年舉行。當天日本的新增確診人數是「73人」。兩週後,安倍晉三在去年4月7日首次宣布緊急事態,對東京、神奈川、大阪等7個都府縣實施為期1個月的管制措施(當天375人確診)。由於疫情未見好轉,緊急事態於4月16日擴及全國,直到5月25日才宣佈結束(當天21人確診)。
要求店家提前結束營業、同時呼籲國民「外出自肅」的緊急事態,確實讓病毒的傳播稍見緩和,但也無法回到「0確診」。當時序進到(去年)7月之後,日本疫情不但再次拉高,更首次出現單日確診破千的高峰,但緊急事態對於經濟的影響太大,安倍任內未再宣布。直到菅義偉上任後,才在今年1月7日二度宣布緊急事態宣言(當天7563人確診),日本疫情也在2月降回千人水準。
不過新一波疫情在4月之後再次延燒,逼得菅義偉於4月25日第三度宣布緊急事態(當天4623人確診)。與前兩波緊急事態一樣,適用區域與時間均不斷擴大、延長,目前預計5月31日結束(原訂5月11日結束),但日本的疫情曲線這次卻遲遲未能壓平,5月19日的當日新增確診數為5824人。日本並未採取強力的封城措施,而是限制店家營業時間、呼籲國民自我管制,這也是台灣政府目前採取的作法。但顯然拖了一年多,疫情仍在起起伏伏。
菅義偉雖然宣布了第三次緊急事態,但日本國民的自肅早已出現疲態(自粛疲れ)。《東洋經濟》指出,一方面是變種病毒的傳染力更強,使得感染管制似乎失去效果;許多人在緊急事態的管制下,也已經無法維持生計。加上官員與議員們無視緊急事態、頻頻前往銀座等地聚餐的醜聞不斷,讓國民對於政府的宣導浮現了不信任的態度,使得緊急事態宣言的效果不若以往。
《東洋經濟》指出,雖然「確診數增加」理應成為國民自肅的誘因。但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甚多,包括大量輕症病患在內,都讓民眾失去了戒心。一個有趣的指標是,雖然日本的確診數仍居高不下,但在網路上搜尋「新冠」(コロナ)的次數卻不斷下降,顯示人們對於新冠病毒的恐懼心理正在減輕。加上日本「從眾」的國民性,疫情初期抱持「應該跟其他人採取相同對策」想法的人越來越少,現在的「從眾」趨勢卻是「大家都不在乎了,我也不用窮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