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18年的到來,全球經濟看似可以維持穩定成長趨勢,惟市場上仍存在許多風險變數,可否延續成長動能還未有定數。
當接續出爐的統計數據, 接連2年呈現出全球經 濟持續擴張的趨勢,使主要預 測機構大多認為2018年景氣會更好。就連率先提出新平庸(New Mediocre)說法的國際貨幣基金(IMF),也逐步調整其形容經濟樣貌的用字,從今年1月的「轉變中的全球經濟」(A Shifting Global Economic Landscape)、4月和 7月的「動能增溫」(Gaining Momentum)及「復甦穩固」 (A Firming Recovery),直至 10月全球經濟上行趨勢「正在增強」等,足見全球經濟真的「動起來了」。
既然如此,為何經濟學家們仍不願放下,近年秉持的「目前看似強勁的全球經濟成長率,仍將低於歷史常態」觀點?主要是當前固然有絕大部分經濟體「同步性」(synchronized)擴張、消費與投資兩具重要的成長引擎穩定運轉,以及「金髮女孩式經濟」(Goldilocks Economy) 初現等3個特徵支撐經濟成長穩步向上,卻也布滿各種衝擊力不容忽視的風險。
經濟成長引擎穩定運轉
先就促使全球經濟成長引擎穩定運轉的面向來看,若以經濟規模加權,2017年9月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已有77%的經濟體領先指標呈現上揚,雖略低於前月的81%,卻已是2009年10 月以來次高(詳見圖1)。如此高度的同步性擴張,意味著當前全球經濟成長不是依靠單引擎。縱有一、兩個國家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影響也不大。同時,以美國為例,在標準普爾500(S&P 500)企業中,已發布第3季財報的465家公司(截至11月15日),就有 311家企業(約67%)營收超乎預期,有359家企業(約 75%)盈餘超乎預期。也就是說,從經濟與企業獲利成長均具有高度同步性來看,當前全球經濟具有韌性,不容易出現意外的下滑。
其次,這波全球景氣擴張多少啟動了消費與投資兩具重要的成長引擎。舉例來說,今年10月份美國與歐元區消費者信心指標分別高達125.9及-1,不僅是2001年以來最高,更遠高於有紀錄以來平均94.5(1967年2月迄今)及-12(1985年1月迄今),且兩地區薪資成長雖不高,失業率卻趨勢下滑,就業人數也增加,帶動總薪資成長,顯見大西洋兩岸最大經濟體的消費者,有能力且有意願消費。更甭說太平洋彼岸的中國,剛結束的「雙十一」消費潮,創出驚人的銷售數據,證明其透過電子商務的技術躍進,協助中國經濟結構向消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