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台灣的選舉期間,各種社會議題諸如幼兒津貼、公立托兒所、(免費)學童營養午餐、單親家庭、老年長期照護等,總是被拿出來作為選舉政見。因牽涉到政府財政因素,各種「選舉支票」的開或不開、加碼或跟進,很容易流於口號,以致選舉激情過後,相關議題很容易再被遺忘。筆者不揣淺薄,趕在選舉熱潮之前,提出一點對社會政策相關議題的建議,希望能提供給未來所有的政治參與者多些思考方向。
各種社會政策核心理念是社會正義。用比較通俗的語句描述,就是要對社會上的資源做更公平合理的分配。順著同一思維再用更白話的解釋,就是由手上握有較多資源的人(富人),依照其能力的高低,負擔對社會較多的貢獻以及幫助資源較少的人(窮人),使資源較少的人(窮人)也能更獲得基本、合乎尊嚴的生存條件。我們通常是藉由政府的稅收來達到這個所得重分配的效果(收入高者多繳稅,收入低者少繳稅),也有部分是透過民間管道(私人捐助、私人基金會)來互相幫助。
在過去台灣常見的思維模式中,常處於富人/窮人兩種相對的概念,事實上貧富之間的關係與其說非彼即此,毋寧說是在一個由高往低下滑的曲線關係,亦即,有月薪數十萬,有月薪十萬,也有五萬,乃至三萬以下。換言之,在二分法之外,這中間其實是存在很多個「間格」。所以,「XX津貼一律排富」或「營養午餐全部免費」,都可能是跳得有點快的作法。在「全面使用者付費」與「全面政府補貼」之間應該容許更細緻的區分,較為理想。
其實台灣人對這套模式其實不陌生,因為我們的全民健保就是採用這套機制。以民國106年的現況來說,依照月薪收入(投保薪資)高低,從21009元到18萬以上之間,區分成50個分級,每個人依照收入高低繳納不同的保費,對同一個社會互助機制(健保基金)提供不同程度的貢獻,讓大家都能平等的享受相同水準、符合基本人格尊嚴等級的公共醫療服務,這是很好的社會互助實踐。
以筆者在法國的觀察經驗來說,法國政治意見分歧的程度比起台灣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左右派長期對抗),但在社會議題上,已逐漸發展出高度的社會連帶互助意識(solidarité),所以前述的能力高低負擔不同社會成本的思維,表現在各種社會性的服務特別有參考價值。
法國從公立幼稚園以上的公立學校幾乎都是免學費(對外國人也是),但三歲以前的公立托嬰中心鐘點費用、小孩在公立學校吃的學校午餐、學校的課後照顧(類似台灣的課後安親班)要繳錢。各地方政府的作法略有不同,但大致來說,繳費的數額是家長先去申報家庭所得、家庭小孩人數,依照家戶的小孩人數、收入金額的不同,所在的地區政府核算不同等級的費用、再另外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