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10日傍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出生於日本長崎的英籍作家石黑一雄出席領獎,表示推崇諾貝爾獎的和平意涵,願意與經歷過原爆的長崎分享此獎。石黑一雄7日發表長篇得獎感言,談到自己曾經想寫下「心目中獨一無二的虛構日本」,他也提及國際社會的分裂情勢,富有人文關懷的石黑一雄表示,文學界更應該敞開心胸,廣納不同的文化、故事和形式,讓人類更有機會透過閱讀和寫作找到共同的美好願景。
2017年諾貝爾獎11日舉辦頒獎晚宴,由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King Carl Gustaf)頒發獎牌給得獎者,評審機構瑞典學院常務祕書戴紐斯女士(Sara Danius)盛讚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每一部作品都打開了全新領域,「小說之窗一直是敞開的,但石黑一雄進一步拓寬了這扇窗」。
63歲的石黑一雄,代表作包括曾獲英國布克獎的《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1989)、《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2005)等等。他是繼1968年川端康成、1994年大江健三郎之後,時隔23年獲此殊榮的第三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妻子和長女都出席儀式,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300萬元)。
「諾貝爾是和平的獎項」
會後晚宴上,石黑一雄發表演講,表示自己對諾貝爾獎最初的印象來自母親,石黑5歲時,母親向他介紹諾貝爾獎是「和平」的獎項,因此了解和平的重要性。石黑一雄說:「(諾獎)凸顯了在當今這個斷裂的時代,人類應當為之共同努力的東西」
石黑感性回憶道,那一年是1959年,距離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僅14年,他和母親都是在長崎出生,他的母親也是親身經歷過原爆的倖存者。
接受日本共同社採訪時,石黑一雄也說:「這是極高的榮譽,希望與日本民眾、尤其是長崎民眾分享這一獎項。」
暢談生涯轉捩點
本月7日,石黑一雄也依循慣例發表了紀念演說,他以《我的二十世紀夜——與其他小突破》為題,談論人生與創作的幾個重要轉捩點。
石黑表示,他的文學之路較晚開始,直到20歲夢想仍是成為搖滾明星,他回憶當時的自己除了長相幾乎沒有「日本味」,20多歲的石黑蓄著長髮與八字鬍,浸淫在快要過時的嬉皮文化,「我們聊天的內容,大概都是荷蘭足球賽、巴布狄倫(Bob Dylon,恰好是去年文學獎得主)的新專輯等等……如果有人提到日本,問我關於日本文化的事,可能會發現我有一絲不耐,因為我從5歲之後再也沒去過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