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以為,美國畢竟是個「文明國家」,這一近乎內戰的種族衝突只是特例。然而就在2年前的1919年,從冬末到秋初,美國30多個城市的白人至上主義者(white supremacist)大舉出動,對黑人社區燒殺劫掠,史稱「紅色夏天」(Red Summer)。殺戮最慘的地方是阿肯色州(Arkansas)的伊連(Elaine),就在奧克拉荷馬州東邊,約240名黑人罹難。
奇特的是,當時與之後數十年的美國媒體與社會,對土爾沙大屠殺等閒視之,美聯社(AP)輕描淡寫為「種族衝突」「武裝衝突」。雖然事件進入法律程序,但一個大陪審團(grand jury)認定黑人要負最大責任,沒有任何一名白人暴民被起訴。甚至在土爾沙當地,慘劇也籠罩在白人與黑人共同籠罩的沉默之中,前者或許出於羞恥,後者顯然害怕報復。
白人與黑人共同的沉默,前者出於羞恥,後者害怕報復
隨著倖存者的逃散與凋零,連當地黑人社區都漸次遺忘,遑論白人。1971年,慘劇50周年紀念,土爾沙沒有任何紀念活動。但300位死難者冤魂的無聲吶喊終於被世人聽見,相關報導、調查、研究全面展開。1997年,奧克拉荷馬州議會成立「1921年種族暴動調查委員會」(1921 Race Riot Commission),4年後提交報告,做出多項建議,大屠殺慘劇終於從歷史迷霧中重新浮現,並正式定名為「土爾沙種族大屠殺」(Tulsa Race Massacre)。
儘管大屠殺絕不只是「地方史」,不應只停留在奧克拉荷馬州中小學課綱的層次;但的確,它遲遲未能進入美國人的集體記憶。所幸,兩個事件成了記憶的催化劑。2019年10月,HBO推出叫好又叫座的影集《守護者》(Watchmen);2020年6月,時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連任選戰造勢大會。
《守護者》(Watchmen)以今日與百年前的土爾沙為主要舞台,不時回到種族隔離時代的美國,上下穿梭百年政治與社會樣態,對虛構、歷史與科幻做了引人入勝的揉合,也讓無數觀眾赫然重新發現,美國種族關係史上極為悲慘黑暗、但不能不正視的一頁。
至於川普,他在新冠肺炎疫情大封鎖鬆綁之後,選擇土爾沙作為選戰重新出發的第一站。奧克拉荷馬州向來是共和黨總統選戰的囊中物,民主黨候選人從1964年(詹森vs.高華德)之後一路輸到今天,川普兩次都拿下逾6成5選票。但問題出在川普及其團隊對歷史的無知與冷漠,他明明是個白人至上主義者,卻選擇大屠殺舊地重新出發,時間還敲定紀念黑奴解放的「六月節」(Juneteenth)。結果就是,當天會場外示威抗議的群眾比會場內張牙舞爪的川粉還多,而且土爾沙「黑人華爾街」再度被推上公眾論述場,為今年的百年紀念日蓄積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