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0日,拜登(Joe Biden)就任美國總統不到一週,白宮發言人莎琪 (Jen Psaki) 就在1月25日的白宮記者會中提出,美國應對中國的「戰略耐心」 (Strategic Patience)策略。
拜登總統直到3月26日才舉行就任後第一次記者會,在這場約一個小時的記者會中,拜登自己並沒有提到所謂的「戰略耐心」(Strategic Patience),倒是在記者提問時說到,他曾經在歐巴馬總統任內,得到胡錦濤主席的首肯與習近平透過雙方翻譯,進行一對一互動,因為當時已經確定習即將成為胡的接班人。
拜登當選總統後,拜登與習近平通過兩個小時的越洋電話,拜登向習表達三點:
1.擴大科研(Science)投資–從GDP佔比0.7%提高至2.0%
2.重建友邦聯盟(Alliance) – 強調不是「反中國人民」(anti-Chinese)
3.重申自由與人權價值觀(Value) –反對人民價值觀的領導者不可能長期執政
拜登重申,他看到的是民主(Democracy)與專制(Autocracy)的制度之爭…
不論白宮發言人莎琪在「戰略耐心」(Strategic Patience) 這個議題是否忠實反應拜登政府的政策或策略,倒是美國前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韓國總統文在寅於2017年7月5日訪問白宮時,川普曾經大剌剌的說出:「對北韓的戰略耐心已經結束」(Strategic patience with North Korea is over)
前任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 於2017年4月17日訪問板門店非軍事區(DMZ)時,他比川普早三個月就說出:「戰略耐心的時代已經結束」(era of strategic patience is over)。後來,美國與北韓互秀肌肉–北韓發射飛彈、川普嗆聲飛彈按鈕比較大。
結果次年,美國白宮於2018年3月8日居然證實川普決定將與金正恩會面,雙方領導人在三個月後於6月12日在新加坡聖淘沙舉行高峰會。川普當然是位不按牌理出牌的美國總統,不過美國人(從商人到政客)喜歡高談闊論「策略」確實是事實,至於所談的「策略」是否具體可以執行? 看官就無需深究…
喜歡老電影的看官可能看過「六月六日斷腸時」這部描述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的電影,6月6日被稱為「D-Day」;沒想到2021年6月6日一個星期日的早晨,一架被稱為「全球霸王III」的美國軍用運輸機C-17穿越暴風雨與對岸的虎視眈眈,悄然降落松山機場,為蔡英文政府送來三位參議員達克沃絲(Ladda Duckworth)、蘇利文(Daniel Sullivan)及昆斯(Christopher Coons)– 涵蓋民主、共和兩黨,達克沃絲及蘇利文為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昆斯則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