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安法」一周年:政治、司法、教育、傳媒無一倖免,「東方之珠」如何淪為一座尋常中國城市

2021-06-30 21:10

? 人氣

同一時間,高中通識教育科被「殺科」。該科目以往是高中必修科,強調培養批判性思維、關心時事,但被北京和港府認為是激發學生參與社會運動甚至仇中情緒的源頭。今年4月,香港教育局把通識科改頭換面,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在課程不同主題加入「國家」元素,而公開試成績將只設達標與不達標,變相減低該科目的重要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師除了要教國安教育,在校內的一舉一動也飽受政治壓力,不少人遭學生、家長、同事甚至校外人士匿名投訴,被舉報的教師往往無法得知投訴的實際內容和字眼,卻要向局方證明自己清白。

教育局截至4月底接獲與社會動亂相關的269宗專業失德投訴,已取消3名教師注冊,並向151名教師發出譴責信、警告信、勸喻信或口頭勸喻。多名教師對德國之聲表示授課時會自我審查,並要提防學生錄音,甚至為了自保而退出WhatsApp的師生群組,直言師生間的信任已被徹底破壞。

香港教協5月發布一項調查,發現近1200名幼稚園、中小學的受訪教師及校長當中,有四成表示有意離開教育界,近兩成有意辭職或提早退休,他們稱「政治壓力日增」。被問及何時會有實際行動時,11.3%表示已經或將會於本學年期間或結束時離職。

高等教育界也不能獨善其身。香港民意研究所今年5月發表的調查發現,近六成人認為《國安法》對學術自由的限制大,45%人認為大學管理層並無努力保障學術自由。而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在3月公布的「全球學術自由指數」,香港評分大幅下跌,僅獲評D級,排名在柬埔寨之後,報告作者歸咎於《國安法》令高等學府面臨壓力大增。

美國《大西洋》雜誌今年報導指,港大有一名研究生舉報至少兩名教授涉嫌觸犯《國安法》,多名教授在閉門會議上表示「失望、恐慌」。

文化:進入禁書禁片時代

香港曾有「禁書天堂」之稱,但在《國安法》實施後,不僅有關中國官場的「政治禁書」絕跡,連香港本土的書籍也被下架。

香港公共圖書館分別在去年7月及今年5月,抽起多本書籍,包括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的《我不是英雄》及《我不是細路 : 十八前後》,前立法會議員陳淑莊的《邊走邊吃邊抗爭》,嶺南大學中文系前助理教授陳雲的《香港城邦論》、《香港保衞戰》、《香港遺民論》等,旅美作家余杰的《卑賤的中國人》和《納粹中國》,流亡作家廖亦武的《這個帝國必須分裂》,港大學苑的《香港民族論》,前立法會議員何俊仁的《我向霸權宣戰》,時事評論員林匡正的《香港公民抗爭運動史-挫敗的三十年剖析》、《香港公民抗爭運動史2 中港對決》等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