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尚不到百分之百,但已可以說:那些一直在避稅的跨國大企業喪鐘已敲響─本月2日全球130國簽署協議,強制跨國公司支付至少15%的全球最低企業稅,預估大型跨國企業為此每年至少多付1000億美元的稅。不論從全球稅制、或是縮短所得差距的觀點看,這項協議都有其歷史意義與價值,也希望能為全球近40年的「逐低」稅制競爭畫上句點。
這次在經合組織(OECD)巴黎總部舉行的談判,共有139個國家參與談判,最後只有9個國家拒絕簽字,拒簽的國家包括愛爾蘭、愛沙尼亞和匈牙利等,重點是全球主要與大型經濟體:如G7、中國、印度、俄羅斯都簽字,包括二十國集團(G20)所有成員國都支持了該計劃,其上其它110個國家,等於涵蓋全球9成以上GDP的國家都支持,因此這是一個「可執行」的計劃。
在此之前,其實很難想像與期待各國能達成這種協議,主要工業國家針對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其實早已談判7、8年,但各國的產業與稅務利益不同,一直無法得到共識,川普上台後更是全面停擺,如果連幾個工業國都談不成,就更不必期待上百國家能有共識了但拜登上台後不但敗部復活,美國更當成主要政策全力推動─美財政部長葉倫在4月的G20財長會議提出,6月的G7會議再提出並得到支持。
不過,鑑於這種類似「租稅托拉斯」的組織,如果無法讓所有人都加入並遵守規定,至少也要主要經濟體都能加入,因此當G7支持此議案時,外界曾擔心因此「讓中國得利」,跨國大企業可能因此往中國跑,但這次談判讓中國加入外,印度、俄羅斯等具規模的大經濟體也加入,某個觀點而言,這已經是一個能讓要避稅的跨國企業,無所遁形於天地之間的「超級托拉斯」了,除非有參與協議的大國「偷放水」,否則跨國大企業這個15%的最低稅賦是跑不掉了。
唯一的「破口」是:愛爾蘭等幾個國家拒絕簽字,而愛爾蘭本來就是著名的「避稅天堂」,它以只有12.5%的超低企業稅,吸引全球大型跨國企業前往設「歐洲總部」,蘋果、谷歌、臉書、微軟、推特…..等科技巨頭都如此,愛爾蘭從落後、貧窮、所得低的「歐洲乞丐」翻身為「凱爾特之虎」,靠的就是低稅率吸引跨國企業,要其放棄也難。但其它國家也不可能放任愛爾蘭等國家繼續以低稅率行走全球,如果連XX島那種免稅天堂都不得不參與協議了,愛爾蘭拒簽,最後必定要面臨強權甚至國際的孤立、抵制、懲罰,這個「破口」終究一定會被眾強權聯手堵住。
這次各國達成的最低企業稅率協議,並不是所有企業適用,協議內容一開始只適用於營業額超過200億歐元的最大型企業;過去許多跨國企業利用移轉訂價或總部放在低稅率國家等方式,把獲利全部「作在」稅率最低的國家,那些真正購買其產品、服務的國家,反而都收不到;但依照新協議,未來這些公司利潤率超過10%的部分,有20%至30%需向它們銷售業務的國家交稅。
從40年的「雷根主義」的自由化開始,全球就展開一場降稅逐底的競賽,各國紛紛降低稅率以吸引投資、留住資金,40年後回頭看,最大獲利者就是享受更低稅率的富人與大企業,其它人都受害,每個國家的貧富差距都拉大,政府負債都大增。這次能有130國達成15%最低企業稅的協議,堪稱一個里程碑,因為這很可能只是開始。
根據協議,初期這個最低稅率只針對營收超過200億歐元的跨國企業,但這個門檻7年後就降為100億歐元;15%的最低稅率,也有可能在未來再調高。現在只談企業稅率,但未來也可能擴大範圍納入其它稅項,跨國大企業、富豪的避稅空間已逐漸減少,對大部份民眾、各國政府而言,都應該是樂觀其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