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底層階級:光靠自救已經無法擺脫困境了!

2021-06-14 12:50

? 人氣

就業冰河期,東京都有明東京國際會展中心擠滿了前來參加招聘會的學生們(圖/攝於2000年3月14日,讀賣新聞/aflo)

就業冰河期,東京都有明東京國際會展中心擠滿了前來參加招聘會的學生們(圖/攝於2000年3月14日,讀賣新聞/aflo)

從「一億中產階級」到「貧富分化社會」

過去有那麼一段時期,日本曾被稱作「一億中產階級」社會。那是20世紀70-80年代的事情。據經合組織(OECD)統計,日本的貧富差距與北歐國家一樣,均屬最低水準。日本政府實施的輿論調查顯示,當時約九成民眾認為自己的生活水準為「中等」。當然,那時的統計資料不像今天這麼準確。「中等」占九成,其實是把在 「上」「中上」「中」「中下」「下」這5個選項中選擇中間3項的人數比例合計得到的,只是個大概數字。但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持續15年的經濟高速成長,使日本人生活水準大幅上升。大部分日本人都相信了「一億中產階級」的神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在那之後,日本的貧富差距迅速擴大。日本社會的基尼係數(越接近1表示貧富差距越大)1980年達到0.349的最低點,之後開始上升,2001年為0.498,2016年為0.559。由職業、企業規模、產業領域等的不同導致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日本的貧困率(*1)(表示收入低、經濟上處於貧困狀態的人群占總人口的比率)在G7國家中高居第2位。就這樣,不知不覺間日本成為了「格差社會(貧富分化社會)」。如今,很多日本人已經認識到,日本不再是「一億中產階級」社會,而是「貧富分化社會」。

介於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兩個中間階級

在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過程中,日本作為一個巨型的階級社會,而且是新型階級社會的特性在不斷增強。

所謂資本主義社會,本身就是分割為各個階級的社會,也就是階級社會。現代社會學家們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四個階級。其代表性階級是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資本家階級是組織生產的經營者或股東等,工人階級則是受雇于資本家階級從事勞動的人們。

在這兩個階級之間,存在兩個中間階級。其中之一是「新中間階級」,即企業裡介於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的階級,他們在資本家階級指示下從事組織運營、生產管理、技術開發等工作。另一個是「舊中間階級」,即自耕農或個體戶,他們和資本家階級一樣自己經營事業,但又和工人階級一樣自己從事現場生產工作,兼具這兩個階級的性質。由於這一階級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誕生之前就已存在的古老階級,所以被稱為「舊」中間階級。

當然,這四個階級可以按經濟狀況排序,最上面是資本家階級,最下面是工人階級,兩個中間階級居中。因此,資本主義社會的底層階級,指的就是工人階級。資本家階級不能讓工人階級一直處於薪資微薄甚至危及生存的狀態。因為,如果工人無法在第二天精神飽滿地工作,公司運營就會成問題,而如果工人不能組建家庭養育子女,工人階級就將後繼無人。因此,人類社會自進入確立了基本人權的現代社會以來,工人階級已不再會被隨意炒魷魚,也獲得了足以維持正常生活的薪資保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