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市場公辦民營「機構化」 托嬰中心收托人數超越保母

2018-01-04 07:30

? 人氣

2017上半年托嬰中心的幼兒收托人數已大幅成長至2萬1761人,相對之下,政府立案保母收托人數始終維持在2萬左右,僅小幅成長。(資料照,陳明仁攝)

2017上半年托嬰中心的幼兒收托人數已大幅成長至2萬1761人,相對之下,政府立案保母收托人數始終維持在2萬左右,僅小幅成長。(資料照,陳明仁攝)

台灣的社福產業,對於「公辦民營」、「公私協力」政策,一直有很強的反對力量,2015年前行政院長毛治國,推動《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修法,準備將「非營利幼兒園」改為「公私協力幼兒園」,引發社福界「財團化」疑慮,並且引發「全民護幼大遊行」,然而,在政府財源有限下,平價的公托政策,要能夠快速推廣,還是得靠「公私協力」方式推動,從今年上半年托嬰中心收托人數達2萬1761人,超越登記註冊保母收托人數,行政院長賴清德的「生生不息」方案,再度提出「公私協力」主張,可以看出端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長照與幼托政策,在總統蔡英文競選期間,一直主張應該結合民間在地社區力量,讓離開職場之中年婦女與中高齡失業者,能有二度就業的機會,不管是長照2.0政策的C級長照站(巷弄柑仔店),或者是民進黨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所主張的「合作式家庭幼托」,都是希望讓社區中具有足夠居家空間的教保人員,與志同道合者,合作經營「在地型家庭幼托」。

然而,一旦執政,政策往往面臨「立竿見影」壓力,藉由補助即可快速衝量的「公私協力」政策,往往比由下而上的「在地社區化服務」更受歡迎。

「公辦民營」政策推波助瀾 幼托產業「機構化」無可避免

2015年前行政院長毛治國時代,教育部推動《幼照法》修法,準備將「非營利幼兒園」改為「公私協力幼兒園」,放寬透過釋出公有地方式,讓更多法人及團體參與興辦平價、優質的多元型態幼兒園,儘管這項修法引發「全民護幼大遊行」,但政府推動「公辦民營」的公托中心的腳步並未停止。

姑且不論「公私協力」政策本身,是否導致社福產業的「財團化」,但以「2歲以下」的幼托產業最近幾年的發展,幾乎可以斷言,幼托產業走向「機構化」的趨勢幾乎無法避免,其中,「公辦民營」政策也扮演推波助瀾角色。

根據社會及家庭署(社家署)統計,2013年以前台灣「公辦民營」的托兒所家數為零,當時私立托嬰中心的家數為553家,而家中有3歲以下子女的家長,將子女交由父母以外的第三人照顧部分,政府立案保母與私立托嬰中心的佔比,大約是7:3。然而2014年開始,各縣市政府競相成立「公辦民營」公托,保母與托嬰中心的幼兒收托人數,逐漸出現消長。

20170619-南台北家扶中心上午召開「托育30」記者會,現場邀請專業保母帶著她們平時照顧的小朋友,到場分享。(蘇仲泓攝)
2013年以前,政府立案保母與私立托嬰中心的佔比,大約是7:3。(資料照,蘇仲泓攝)

公辦民營托嬰中心 從2014年0家暴增至108家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表示,近年由於中央與地方政府,大幅提高「育兒津貼」,補助後公托每月的費用降至5000-7000元,「平價公托」政策帶動托嬰中心收托人數大幅成長,2014年托嬰中心的幼兒收托人數為1萬4845人,今年上半年的收托人數,已大幅成長至2萬1761人,相對之下,政府立案保母收托人數始終維持在2萬左右,僅有小幅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