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台托嬰中心合計851所,其中私立743所,公辦民營家數,則是從2014年的0家,暴增到108家。
托育、托老費用高過重返職場收入 女性寧可放棄就業
王兆慶分析,托育與托老政策,都是希望能夠促進社區女性勞動參與率,不管是在地社區型的家庭保母,或是托嬰中心與日照中心等機構提供者,都能夠提供在地就業機會,但台灣社會目前的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用得起托育或托老服務。有些需要照顧幼兒或長輩的女性,考量托育與托老費用,可能高過重返職場的收入,往往會放棄就業。也因此,現在政府針對「公辦民營」的公托或與非營利幼兒園,提高補助金額,提供平價的托育與托老服務,才能帶動女性重返職場。
不過,王兆慶強調,平價的托育與托老服務,不該讓從業人員的薪資跟著「平價化」,政府一定要夠好的薪資待遇,才能留住好的人才。
公托政策若只是拼「平價」 恐走向「廉價化」
台灣國際嬰幼兒教育保育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鄭宜珉表示,「少子化」現象最明顯的族群,其實是中產階級,他們不是養不起,但經濟問題不是唯一問題,政府推動公托立意良善,尤其在台灣目前選舉文化下,政策都有兌現壓力,但台灣公共托育政策才剛起步,政府第一步一定是希望平價,但如果沒有全面思考,很可能導致剛起步就走向「廉價化」狀態。
鄭宜珉坦言,家庭保母素質良莠不齊,從政府角度,如果托育政策要衝量,與其深入社區,輔導居家托育人員,讓他們步上軌道,還不如大量補助「公辦民營」托嬰中心,然而,一面倒地衝刺托育數量,委外的弊端難免會發生,有些業者把政府補助的錢,用在硬體裝潢,付給幼保員的起薪卻很低。
「托嬰這個工作,有其特殊性,它的可替代性很低,因為幼兒對於特定照顧者,會有黏性,這也讓幼保人員平常不大能請假,很多機構也會告誡幼保人員,從『教育付出』的理念,盡可能不要過度請假,幼保人員有時還得配合父母加班,跟著延後下班,因此,壓抑從業人員薪水的做法,只會造成反淘汰。」
全台領證家庭保姆7萬名 實際投入僅2萬
鄭宜珉表示,目前全台領證的家庭保母,一共有7萬名,但實際投入托嬰的只有2萬名,這和台灣幼托產業的待遇條件惡化,有很大的關係,「從新加坡來台挖角托育人員,就可以看出問題嚴重性。」
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表示,衛福部目前針對家中有2歲以下幼兒、自己沒有工作留在家裡照顧小孩的家長,發給每月2500元的育兒津貼,對於需要工作的父母,則是提供托育補助,托育補助的金額依據家庭所得狀況給予差額補助,家庭保母的補助金額為2000-4000元,如果領有保母證照補助金額再增加1000元。
教育部針對公立幼兒園的幼保員,有依據年資訂定基本薪資,基本起薪都在3萬元以上,然而托嬰與家庭保母的從業人員薪資偏低,目前仍呈現無解狀況,陳素春表示,托嬰與家庭保母的收費標準,屬於市場機制,衛福部很難比照公立幼兒園,訂定相關收費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