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采華專欄:我在宜蘭學到的兩三事

2018-01-06 05:40

? 人氣

那天早上去了羅東2014年世界咖啡烘培冠軍的咖啡館喝了一杯拿鐵,全台灣對咖啡的認真深入和情趣是驚人的,那杯拿鐵是有世界冠軍風格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次次拜訪這塊土地,因為時間有限,無法自然地四季運轉細細地過宜蘭人生活,只能要求到不同家庭吃飯喝茶了解當地風土民情,因此吃到了從未聽說過有機農法種植的「青松米」, 當時只是脫口而出,「這是哪裏來的米?真好吃!」,31歲才勇敢下田當農夫的青松先生說宜蘭的地會選人吸入; 他其實是台中人,青松並不是第一個在我有限時間中,遇到被宜蘭女吸來的永久居民之一。 用賴先生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在都市裡人要去買房佔地,而宜蘭則是地選人吸人。以十多年的時間,終於能以農人般的直覺反應與大地共存共榮。

目前穀東俱樂部裡有20幾位來自世界各地選擇下田的人,他們其中有曾是平面設計師,銀行高級主管,法律碩士,各行各業,此刻他們只有一個共同點,認了也認清了得拜土地公靠天吃飯,身上沒太多的現金,但絕餓不死。社會習以一個外在擁有有多少來判斷人的價值,人本質的珍貴則開始模糊。這群人好似放棄財富但臉上有滿足的笑容,辦讀物,辦農友電台,他們一同在尋找建立自己和大自然運轉相合的生活方式,重新定義自我價值。

20170102-穀東俱樂部裡有20幾位來自世界各地選擇下田的人,他們其中有曾是平面設計師,銀行高級主管,法律碩士,各行各業,此刻他們只有一個共同點,認了也認清了得拜土地公靠天吃飯,身上沒太多的現金,但絕餓不死。(取自孫采華臉書)
穀東俱樂部裡有20幾位來自世界各地選擇下田的人,他們其中有曾是平面設計師,銀行高級主管,法律碩士,各行各業,此刻他們只有一個共同點,認了也認清了得拜土地公靠天吃飯,身上沒太多的現金,但絕餓不死。(取自孫采華臉書)

另一個探索宜蘭的方式是不嫌麻煩地住了南南北北不同人經營的民宿。絕不挑歐式建築,因為屋主不了解宜蘭獨厚的地理位置,處處有360度的山明水秀。 也不選為了經營民宿而蓋的過大過高,在一片稻田裡突出的現代建築,即使它是如此地窗明几淨。因此我認識了壯圍張宅的張先生,他在這裡和家人住了至少20年。他老是說我沒有唸過書,能有如此遠見蓋出這樣的房子和唸書沒有關係。這個隱沒在水田中,開車回家的路上幾乎看不到的一層樓的房子,每一寸土都是好好照顧著。在這個不是我的家,卻可以自在地和房子一起呼吸,四方遠望,近水遠水連成一片,好似家沒有邊界但卻有真實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感覺。住在張宅的短短幾日,也幾乎被吸成宜蘭人了。而我是那樣難以認同所有久留過的地方,全世界多有我逗留行跡。

壯圍張宅不是一間豪宅,沒有任何金碧輝煌之感,也沒有仿日本庭園,地中海建築,有的,是宜蘭。

張先生說,「我不過就是蓋想自己喜歡住的房子,像小時候的家。」,但很少人能真正貫徹自己的理想,尤其在你左右的人其實並不了解你為什麼要和別人不一樣。這樣的房子蓋起來比三四層的樓房費用高,從外面也看不出主人的身分地位,這是20年前宜蘭的鄉下,到如今還是沒有這樣的房子。 我問張先生,母親住這裡是否覺得很驕傲,對你這個兒子很滿意? 張先生的回答是 「她覺得我自作聰明。。。」,在六年多冗長的設計施工中,絕對有很多胎死腹中的機會,經費一直投入,大家輿論你自作聰明。雖然只是在小時生長地蓋一間自己喜歡住的房子,所以千萬別說是有錢人才能蓋出這樣的房子,台灣有錢蓋房裝房的人比這樣隱沒在大地的房子多。張先生沒好好唸書卻能好好計算但不斤斤計較,以超出常人的遠見,穩穩地執行人生的方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