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不僅急就章還隨便說說,這般政策品質,唉!

2018-01-04 07:30

? 人氣

行政院公布的電動車上路政策,竟然仍是空殼子,官員與業者都不知該如何作。(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行政院公布的電動車上路政策,竟然仍是空殼子,官員與業者都不知該如何作。(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行政院長賴清德年底前宣布一項電動車上場的整治空污政策,原本外界以為政府已「胸有成竹」,但從後續發展來看,這個政策不是「急就章」而已,簡直是「隨便說說」而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賴清德公布2035年燃油機車、2040年燃油汽車要退場,而在此之前就要先把公車、公務車都改成電動車。雖然對其效果與執行可能,外界有不同聲音,但從各國交通政策的長期規劃看,以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已是大勢所趨,行政院此時祭出此政策,大方向上是值得肯定。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如此一項影響重大、深遠,需要配套措施多、受影響的民眾與業者不知凡幾的重大政策,行政院竟然毫無規劃。在宣布此政策後,相關部會的「電話被打爆」,但這些相關部會、官員,卻無人知道政策該誰負責、下一個步驟與配套政策如何,至此,大家才知道,原來這個一個尚屬「空殼子」的政策。

一般稍有品質的政策,在端上檯面前,至少該有幾個基本的元素:可行性評估(相關軟硬體的配套問題)、成本效益估算、達成政策目標的「路徑圖」(即負責執行的單位、執行的步驟與方式等);而為了閉門造車造成的閉塞與盲點,事前與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關係密切的利益關係人(此案例中就是那些車廠),也該有基本的溝通。

但行政院這個「電動車上路」政策,從公布後的官僚單位與業者反應來看,這些該作的動作,即使不是完全沒作,也是作得嚴重不足,才會發生這種執行政策者「不知接下來方向是什麼」,業者驚恐詢問得不到答案,可以影響政策執行成敗的台電(供電充份與否),才要「開始著手評估相關的電力需求」;至於另一個重大利益相關者─販賣油品的中油、台塑,則仍「傻在一旁」,對如何配合轉型因應毫無對策說法。

賴揆端出「以電代油」的交通政策,不必懷疑,全然是為了整治空污,因為空污問題已明確成為蔡政府最大的弱點,也是這波民怨最大的來源,因此急就章的推出此政策。推出之初,外界最大的批評是此政策無助解決當下的空污問題,因為禁售的時間訂在20年後,加上原有市場上的燃油車自然淘汰至少需15-20年以上,如此一個要數十多後才可能見效的政策,對整治當下的空污毫無幫助。此外,如果未來增加的用電都來自煤電,對降低空污效果亦未必能如預期。

但即使是這麼一個讓民眾「眺望天邊晚霞」、純過乾癮的政策,原來行政院也是如此漫不經心、輕忽為之,連如何執行政策的眉目都沒有,就敲鑼打鼓的端上檯面。

國內推動電動機車多年,政府對購買者的補貼不可謂低,但其市占率一直只有可憐的1-2%,到GOGORO問世後,去年市占率才上升到5-6%。電動機車推廣不易,除了過去續航力與速度不足外,充電問題一直難以妥善解決,更是其推廣的致命問題。

GOGORO推出後,在續航力與速度上的問題算是解決,至少已達一般人可接受的標準,但充電問題仍未解決。行政院如果真有以電動機車替代燃油機車的政策,好歹該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不過至今外界仍未看到;至於電動汽車,就更不在話下了。解決不了充電問題,電動車絕難推廣;而如要讓充電站如現在的加油站一樣的廣佈都會、偏鄉,政府一定要有政策誘導業者,而其牽涉到的已經是上中下游一整個產業鏈的改變,行政院政策在那裡?

行政院或許認為這個政策還要十多年後才會上路,所以「先喊再說」;但無論如何,政府的政策出檯,空洞粗糙到此地步,都該受譴責、檢討;行政院亡羊補牢,就趕快端出可供外界評斷、甚至依循的可行性評估、成本效益計算、政策執行路徑圖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