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規劃地下空間的方式,將決定該國城市在下個世紀能被拯救或摧毀。」
中國內陸城市幾乎每年都受到洪水圍城的威脅,去年夏天,中國南方發生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洪災,導致279人死亡與失蹤。過去一周,「千年一遇」的豪大雨襲擊河南省中部,水壩決堤,道路被淹,地鐵與隧道瞬間被滅頂;17日至20日,省會鄭州創下617.1毫米降雨量,幾乎相當於一整年的降雨在短短3天內傾倒。
關注中國時事的英文網站「第六聲」(Sixth Tone)23日刊出中國農業大學發展管理系副教授孔鋒投書,直指中國現代城市不能抵禦極端天氣,是因為地下開發肆無忌憚,使城市地下空間無法充分發揮蓄水功能,加劇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
「雖然中國大部分城市基礎建設相對較新(近40年快速工業化的產物),但大多數仍然沒有為極端天氣事件增加做好準備,尤其是城市地下排水系統,在防洪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卻往往被忽視或濫用,」孔鋒強調,鄭州的地下空間不僅沒辦法協助蓄水、排水,反倒是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最大原因之一。
當地政府明知暴雨已至,水利局發布洪水紅色預警,卻沒有及時關閉當地最繁忙的地鐵5號線,導致至少12人喪生,地鐵站淹水整整4天,仍尚未完成排水搜救工作。孔鋒表示:「鄭州地鐵的悲劇是對決策者的警鐘,要考慮到地下空間在未來災難中的作用和安全性。」
能夠避免極端天氣災害的城市,其地下空間應能用於蓄水,下水道可以排放洪水,低窪地帶或停車場可以幫助控制地面上的徑流。但孔鋒認為,多數中國城市是建築往高處建,地下空間往深處挖,缺乏前瞻性與整體規劃,地下商店街、地鐵、地下管線等項目過於密集且錯綜複雜,當局必須設立更完善的安全評估與限制,「終止過度開發──至少必須留下一些地下空間來應對豪雨。」
城市難題:極端降雨越來越頻繁,但地下空間規劃混亂
極端天氣事件已經成為極其危險的常態,中國和世界上所有國家都需要面對現實。前幾年河南省發生大旱,這一年卻淹成水鄉,在20日一個小時內,降雨量高達200毫米,打破中國每小時降雨記錄。到23日中午,洪水已造成至少51人死亡,近 400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估計達65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81億元)。
自1961年以來,中國一年比一年更頻繁發生暴雨:1960年代,特強降雨每年約占中國所有降雨的10%至15%;自2000年以來,特強降雨比例上升到20%。近年來,即使是乾燥的西北部內陸城市也出現了強降雨情況,2018年新疆西北部的秦城鎮在一小時內遭遇110毫米的降雨,是新疆年降雨量(約52.4毫米)的兩倍。
降雨時,城市綠地與土壤能起到蓄水作用,吸收降水,防止大量雨水積聚在不透水的柏油路面上而引發淹水。然而,隨著中國城市不斷擴張,越蓋越「深」,電路、鐵路和商店街地下化,城市的「天然水庫」消失,地面能直接吸收的降雨量減少,雨水積聚的速度越來越快,讓洪水高峰期越短也越猛烈。
2016年至2019年,中國城市地下開發總投資金額達到人民幣8兆元(約新台幣34兆6400億元),光是2019年,該國就增加了約2.57億平方公尺的地下建築面積。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勢低窪的長三角城市,地下空間(包括軌道交通)建案占所有建設案件的比例高達26%。
孔鋒指出,多數城市的地下空間規劃都是不妥當的,「因為規劃者通常只考慮民生和商業用途,而不考慮蓄水等輔助功能。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甚至沒有考慮降雨對其建築物的負面影響,長時間的暴雨和洪水會使地下設施周圍的土壤退化,導致地面下沉甚至坍塌。」
洪水圍城,該怎麼救?
孔鋒認為,中國城市防洪的主要障礙之一,是地下空間排水能力不足。對決策者才說,城市規劃的重點是引人注目的地上項目,而不是「看不見」的地下建設。此外,許多中國城市仍然使用的排水系統仍是仿照蘇聯設計的,但蘇聯的降雨和平均降水較少,因此其排水系統的設計只能應對正常降雨和短期暴雨,而中國氣候的特點是強降雨集中在夏季,城市容易被淹沒。
「中國城市的地下管線大多用於排放污染物而非排水,這進一步加劇了特大暴雨期間的災害風險,」孔鋒指出,地下排水管路和其他排水設施的維護也遭到忽視,在最需要排水的時候,管路竟被樹葉和民生污水沉積物堵塞。
中國地方政府並不是完全沒有注意到防汛的重要性,河南省2018年宣告投注人民幣534億元(約新台幣2312億元),將鄭州打造成「海綿城市」,興建集雨環境、在河岸打造生態緩衝地帶、使用高滲透性材料建造道路,計畫到2020年至少「海綿城市」建設面積達到鄭州所有建物的22.5%,到2030年達到88.7%。
他建議當局應繼續堅持「海綿城市」計畫,增加城市的綠地空間、透水道路、屋頂花園,有助於分散、吸收和減少雨水徑流,同時避免過度使用地下排水系統。
他同時指出,鄭州的災難還凸顯出,當局需要更新災害應急計劃、打造更大型的排水系統,以專門應對越來越可怕的極端天氣,並提供給民眾即將發生洪水的實時警訊。
孔鋒在文章的最後表示:「中國規劃地下空間的方式,將決定該國城市在下個世紀能被拯救或摧毀。廣大的地下空間就像是沉睡的巨人,一旦被喚醒,將對未來極端天氣事件的走向與結果發揮巨大作用,巨人會幫助還是阻礙我們呢?取決於我們今天做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