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仁台觀點:鄧小平與蔣經國時代的兩岸互動

2021-08-10 07:00

? 人氣

在國共內戰後,蔣經國曾多次認為,與中國統一能對台灣帶來好處。(資料照,遠足文化提供)

在國共內戰後,蔣經國曾多次認為,與中國統一能對台灣帶來好處。(資料照,遠足文化提供)

談政治人物互動,宜回到人物所處的時代,才能較客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26到1927年,鄧小平與蔣經國是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窗,那時候的鄧小平,是蔣經國所在共青團小組的組長。

鄧小平嘆蔣經國死得太早

1973年3月,鄧小平回到中共中央,周恩來首先把大部分涉外事務交給了他。鄧小平立刻宣布:北京已經準備好,可以跟台北直接談判統一的問題。鄧小平說,在現階段,「優先考慮用和平方式統一」。

1979年元旦,共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示好。北京的對台辦負責人廖承志也發表了致蔣經國「老弟」的一封公開信,提議國、共第三次合作。

蔣經國對鄧小平的這一和平攻勢,反應相當敏銳。台北方面一方面很堅定地謝絕廖承志來訪,蔣經國說:「共產黨提議兩岸對話,是『舊瓶裝新酒』。……中國人民唾棄共產主義,而台灣的成功卻激發人民渴望自由、民主和繁榮的生活方式。」但在另一方面,蔣經國也認為:北京現在熱切鼓勵兩岸之間擴大經濟、社會、文化交流,長此以往,對台灣必然是利大於弊。如果兩岸人民旅行、貿易往來審慎發展,必可提升台灣在全中國的形象和影響力。

1979年,鄧小平復出後,國府台灣的隨著時間推移,蔣經國認為兩岸談判的時機已經慢慢成熟。但在台北和北京之間進行正式對話之際,「中間人」是不能缺少的。蔣經國把這個敏感角色託付給了新加坡總理李光耀。

1980年,李光耀二度訪問中國大陸,翌年,鄧小平派出共府總理率領大批官員訪問新加坡,考察新加坡的成功經驗。李光耀試圖讓鄧小平及其他共府高級官員了解台灣的情勢。

蔣經國與李光耀,更加意氣相投。李光耀每次到台北,都和蔣經國單獨交談好幾個小時,交換彼此對中國、對兩岸議題的看法。蔣經國認為:李光耀對兩岸議題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深入。

李光耀。(美聯社)
李光耀對台海兩岸局勢有深入的認識。(資料照,美聯社)

至於鄧小平,至少有一次透過李光耀,向「我在莫斯科的同學」蔣經國致以問候。

到了1983年,蔣經國私下指出:由於鄧小平推動經濟改革和務實外交,中國大陸將日漸茁壯強大。如果台灣和大陸能夠結合,「中國的未來,必定會有偉大的前途」。

1984年9月26日,中、英達成了關於香港未來的協議。

在這種大背景下,1986年夏天,李光耀又在台灣訪問了3天,與蔣經國私下長談,這一次,蔣經國明確告訴李光耀,對於改造台灣的政治體制,他已經有了全盤的計畫和最新的想法。

1987年,台灣發生多種變化,其中最富戲劇性的當推1987年10月14日,國府繼開放黨禁、報禁之後,再全面開放島內民眾前往大陸旅行。

接下來兩個月裡,申請到大陸探親的台灣居民有幾萬人。蔣經國很滿意,事實上,這也是他鼓勵大陸內部演變的策略之一部分。他對部屬說:「不需要擔心。到大陸看看,可以讓台灣人民了解大陸的情勢;大陸人民也可以了解台灣的情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