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年輕人,因為我們人數少、票數少,在社會上講話不如樁腳、工商大老、金主大聲,所以被習慣性忽略,而在這波疫情下,世代不正義的情況更為明顯。
台灣的年輕人從小就面臨許多挑戰,不論是美其名多元、實則巧立名目增加學生負擔的教改,花招百出,現在台上的這些大人物們,以前只要把書讀好、參加考試就能得到一個升學的結果,這樣的制度也協助背景比較不好的人能夠翻身,落實階級改變。
教改改十年,越改越複雜
然而教改改了十幾年,制度越來越複雜、包裝越來越漂亮、口號越來越響亮,我們看到政府說,學童要多元發展,於是家長開始花錢去讓孩子學習才藝、參加營隊;政府說,不能以分數論英雄,所以簡單的成績公布被分成好幾種英文數字,孩子們不懂,為什麼我明明對的比較多,卻跟錯的比我多的人在同一個層級,甚至還要繳交學習檔案。
等到年紀再大一點,我們開始疑惑,為什麼政府喊著讓年輕人可以投票,下修公投年齡到18歲,但是政府卻不照著公投出來的民意施政,不用污染低的核能,卻想開發值得被保育的藻礁,又是新建設,又有預算可以花。在網路上跟著網軍側翼用著漂亮的圖卡說,台灣不缺電。停電的時候又喊著,沒有缺點、電網運作云云。
大內宣台灣防疫成功,即將開學的12到18歲學生卻遲遲沒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以打,又要迫使他們不是遠距。就是像枷鎖一樣戴著口罩。
年輕人真的是被政府遺忘的一群,當世界各國採購疫苗時,我們政府安逸於宣傳美化後的防疫泡泡,當疫情終於因為雙標、鬆懈造成破口,大量人民失去生命,才開始亡羊補牢。疫苗不夠,等著靠國際其他國家捐,有現貨、適用於年輕人身上的BNT卻遲遲不買,他們說那個是「大陸貨」不安全,所幸有郭台銘董事長這類的善心企業家,但怎麼換個標籤之後,一樣的東西就變成原廠直送了呢?一切都為了政治利益。當大家搶著在網路上預約疫苗、打電話搶殘劑,我們這些年輕人的順位,又排在長者、不知到底怎麼排的第二類的後面。
當疫情後期年輕人感染人數上身,大人們開始指責,說年輕人不顧防疫、愛群聚、玩樂,但多少確診的年輕人是在職場感染,我們必須冒著風險工作,外出,因為我們遲遲等不到疫苗注射,當歐美都在拼解封,台灣的年輕人還在想著什麼時候輪到自己打疫苗,不論是AZ、莫德納、BNT什麼都好,早點打到,早點恢復正常生活。
但疫苗施打排序,我們總是在最後面,到最後可能我們打不到國際認證安全的疫苗,輪到我們的時候只剩下效果未知、沒有三期實驗、沒有國際認可的國產疫苗。大人不是都說年輕人是未來棟樑,怎麼現在反倒變成白老鼠?
不只是疫苗,年輕人生活大不易。90後世代基本上是困頓的一代,我們對生活沒有期待,被指責小確幸,但他們沒有想過,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大學文憑貶值、薪資所得低落、物價上漲,房價飛升的世界。高房價已經讓買房對於年輕人從一個值得努力的夢想。成為一種調侃自嘲的肖想。政府總說打擊房價會影響經濟,但對我們來說,現在還不夠糟嗎?還能更糟嗎?有能力的人就背著房貸幾十年,其他人只能去賭運氣抽公宅,或是淪為租屋族,蝸居在小空間裡,看著選舉時宣傳會蓋多少社會住宅,但完工遙遙無期。
生活壓迫使我們的感知喪失了
對於年輕人來說,不是我們故意對政治冷感,而是生活壓迫使我們的感知喪失了。在疫苗施打的規劃中,我們被政府遺忘,在金權遊戲中,我們只能任人宰割。當網軍、側翼在同溫層裡面分享著雞湯文、傳播著政府宣傳的圖卡,真實世界中的年輕人正在水深火熱,因為我們人少,我們票少,我們聲音小,所以被政府遺忘。
套一句頗為無奈的流行語:「台灣需要疫苗。」的確,台灣年輕人需要疫苗,不只是新冠肺炎的,還有生活上的,但年輕人的聲音,政府聽到了嗎?下次選舉,年輕人應當團結起來算總帳,讓政客聽到我們的憤怒。
*作者為在學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