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筆者撰文介紹了飛虎隊在緬甸遭遇的最強對手,裝備中島一式戰鬥機「隼」的飛行第64戰隊。一式戰鬥機「隼」稱不上是日本陸軍航空隊最強的戰機,因為二式戰鬥機「鍾馗」、三式戰鬥機「飛燕」還有四式戰鬥機「疾風」的性能都比「隼」還要好。但是說一式戰鬥機是日本陸軍航空隊最具代表性的機種,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就如同到了太平洋戰爭末期,零式戰鬥機的性能早已被「雷電」與「紫電改」等新銳機種追過,卻仍是日本帝國海軍最具代表性的機種一樣。一式戰鬥機與零式戰鬥機之所以具有代表性,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們的數量,比其他陸軍還有海軍戰機的數量還要多。幾乎在所有日本陸軍航空隊部署的戰場,都能看到「隼」的蹤跡。
到處都有美製P-40戰鬥機
不過除了日本陸軍航空隊之外,太平洋戰爭期間裝備過「隼」的國家卻少得可憐,總計只有滿洲國與泰國。而「隼的」主要交戰對手P-40戰鬥機,卻經由《租借法案》裝備給了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法國、中華民國、巴西、埃及、土耳其與蘇聯。幾乎所有同盟國的飛行部隊,都有裝備P-40。
所以P-40的產量是1萬3738架,一式戰鬥機卻只有5919架,前者幾乎比後者多了一倍之多。這不只象徵美國的工業生產力輾壓日本,同時還意味著日本的政治影響力難以與美國並駕齊驅。泰國皇家空軍總共取得24架的一式戰鬥機「隼」,僅能裝備一個飛行中隊,滿洲國軍飛行隊則只有難以啟齒的4架,根本無法形成戰力。
日本是打著「解放亞洲」的旗號發動「大東亞戰爭」的,怎麼只向自己的鐵桿盟友輸出了28架的「隼」而已?總計有5919架「隼」在戰爭期間被中島公司,還有東北的滿洲飛行機製造株式會社所生產,難道會不夠飛機提供給盟國使用?或許真的是有數量不足的問題,可真正關鍵的原因,還是來自於日本對盟友的不信任,尤其是對中國人的不信任。
滿洲國軍飛行隊
提到滿洲國,雖然名義上與汪精衛政權領導下的中華民國屬於互不隸屬的兩個獨立國家,但是滿洲國的主要人口還是以漢人為主,高達83%以上。多數參加滿洲國軍的漢人,在國族認同上仍自認是中國人,所以滿洲國稱得上是日本鐵桿盟友中唯一的華人國家。那麼日軍提供給滿洲國軍的四架「隼」,總該有中國人飛過吧?
如果各位認為,滿洲國是以漢人為主體的國家,所以中國人就一定能飛到那四架「隼」,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深信血統論的日本人,還是運用了現代國家的國籍法觀念玩了一個小遊戲,那就是把滿洲國打造成一個表面上容納滿人、漢人、蒙古人、朝鮮人與日本人的多民族國家,這樣日本人就可以申請加入滿洲國籍的方式,加入或者控制滿洲國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