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東奧的另類省思─台灣=亞洲體育強國?

2021-08-12 05:50

? 人氣

李智凱在東京奧運體操鞍馬項目勇奪銀牌,台灣代表隊在東京奧運取得歷屆奧運以來最佳成績。(資料照,美聯社)

李智凱在東京奧運體操鞍馬項目勇奪銀牌,台灣代表隊在東京奧運取得歷屆奧運以來最佳成績。(資料照,美聯社)

東奧為我們帶來12面獎牌,讓民眾歡欣鼓舞,而政府當然也樂於蹭運動員的光采,趁機高調宣示提高體育署預算和翻新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等舊聞。接下來的問題當然是,未來的幾屆奧運當中,我們能否從此一飛衝天,超韓趕日而穩定的躋身「亞洲體育強國」的行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東奧期間,英國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不約而同的討論到影響各國奧運成績的因素,兩者也不約而同的納入財富和人口這兩個因素,但第三個因素則分別考慮體育文化和政治特徵。

如何解釋或預測奧運成績?

財富和人口這兩個因素的重要性合情合理。由於奧運奪牌的都是運動天才,但天才的誕生純屬偶發事件,因此人口愈多則可望誕生的天才也愈多,奧運奪牌的機會自然愈大。但天才還是需要經過適當的訓練,才可能在奧運中脫穎而出,而訓練所需的教練指導、設施器材等等都極其昂貴,因此國家的富裕程度也應該是影響因素之一,何況傳統上就把「有錢有閒」當作從事運動和其他休閒活動的前提。

第三個因素當中,考慮體育文化的理由在於,喜歡運動的人愈多,愈可能在其中發掘出具有奧運奪牌潛力的天才。政治特徵則專注於目前和以前是否屬於共產國家,理由在於共產國家慣於動用國家資源介入運動員的培訓,而且已經由俄、中等國的奧運成績確認其卓著效果。

多數體育大國都可以歸納到這「兩條路」當中,例如美、英、和前英屬殖民國屬於注重體育文化的第一條路,而中國大陸、俄羅斯、和前蘇聯附屬國則屬於國家培育運動員的第二條路。我們呢?官方說法當然是中庸之道,兼顧全民與競技體育,但實際執行的顯然是第二條路。

2020東京奧運,美國代表隊(AP)
美國代表隊在每屆奧運的好成績被視為理所當然,事實上他們獲得的獎牌數比「期望值」要高得多。(資料照)

以上只是影響因素及其背後的邏輯,距離解釋或預測奧運獎牌數還遠得很。這方面的研究很多,從探討單一影響因素到建構出涵蓋數百個潛在影響因素的理論架構,堪稱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例如在國內的一篇碩士論文中,考慮了土地疆域、人口數、經濟能力、建設能力、世界性與流動性等因素,運用先進而複雜的計量經濟學方法建構出預測模式。

這裡引用的是一個相對簡單而效果不差的預測模式,根據2004年雅典奧運的資料來建立統計公式,原始數據顯示人均GDP和人口兩者合計可以解釋39%,而納入是否屬於共產國家後則提高到52%(解釋能力是統計名詞,意指各國獎牌數和總平均數差異的平方當中,有多少比率可以被實際數據推導出來統計公式所涵蓋,解釋能力愈高則推估結果與事實愈相近)。其統計公式如下:

獎牌數加權得分=5.53+0.51x人口+0.67x人均GDP+1.07x是否共產國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