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所謂自由民主,選民與政客相互認同的話,會關心彼此的權益,但是在面子文化之下,選民與政客之間並沒有平等地位,他們不存在連帶意識,而只有團結意識。所謂連帶意識,其主體理當是一個個的選民,正因為他們都反中,就產生對彼此的相互關切;相反地,團結意識的主體是黨,因為認同黨,而必須在黨需要維護的時候,犧牲個人權益。蔡政府與支持者服膺於團結意識,近年蔡英文所最強調的價值,恰恰是團結。而團結的潛台詞,就是支持者得犧牲奉獻。犧牲,就有歸屬。
台灣領導者的領導量能來自特權分配
為什麼支持者會理所當然認同一個要求自己犧牲的領導人呢?是因為她學問大?道德高?財富足?福態體面惹人愛憐?都不是!而是因為她能證明自己擁有特權。這不是她發明的,一百多年以來,台灣基層對權力的認識,就是特權,沒有特權就沒有領導的信用。特權就是身在制度之上的權力,通天的權力,可以施惠的權力,凡事都能有辦法解決的權力。
蔡英文能讓眾人服氣,在於能證明她身在制度之上,而且只有她才能照顧你,厥為領導者最高信用之所在。一旦不能展示身在制度之上的地位,立刻會在基層遭遇崩盤危機。而身在制度之上,就是特權。誰可以打疫苗的生死決定,展示了民進黨的特權,而民進黨官員則確實行使了特權。如果民進黨官員不展示先行施打的特權,人家瞧不起你,其他政策就可能得不到基層配合。
豈止是優先施打疫苗而已?民進黨熱中的制度設計,就是一種擺脫程序的特權制度。執政以來,民進黨對於制度上原本不容許的事,慣常透過更換委員、重新投票、程序外裁量、破格任用等等創意手段,證明自己有辦法。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所以,高端疫苗政策過程中,儘管個人的貪婪不可或缺,然而不斷透過各種小道耳語,讓大家知道幕後有層峰,無非不是同一種面子文化的運作,也就是故意要讓社會上充斥著特權的想像。對真正貪婪的人來說,這其實是危險的舉動,不是應該像蔡英文的學術資格審查,或陳時中的放寬機師隔離決策一樣,完全保密嗎?可見,能貪婪的模樣,比貪婪更關鍵,前者是展示特權,後者是個人操守。
面子文化中的領導者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面子文化中的領導者,則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她是身不由己地身在制度之上。你有沒有注意到,在擔任總統之前,蔡英文公開發言中,總是迴避用「我」字當主詞;就任後,她體會到面子文化的壓力,必須證明自己身在體制之上,很快學會處處都要用「我」字開頭?
一個統治階層必須用特權來建立領導信用,一個服膺並認同於特權的支持者群眾,他們共同讓所有本來是枝微末節的事情,都可能必須上升到國家安全層次。因為,稍微有一點爭執,就變成了面子問題,上層要展示特權,下層要犧牲捍衛,最後什麼事都得反中,反不了也要用嗆的,吳釗燮、謝志偉、蘇貞昌句句都在嗆,道理在這裡。也就是說,反中反到極端,是面子文化的果,而不是因。
犧牲與特權兩者,是面子文化得以運作的關鍵。支持者犧牲自己的主體性、世俗的利益、世俗的道德性,為更大的道德服務,那就是一個足以讓自己放心的特權。然而,誰知道是不是真的能放心?於是,為了克服自己失去歸屬的恐懼,只能表現成不顧一切的支持。面子問題,就是生死問題,這是比高端疫苗更嚴重的生死問題。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