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10日舉行線上論壇,分析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近期公布的《第6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物理科學基礎報告》(AR6 Climate Change 2021: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與會的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從台灣歷史觀測趨勢研判,台灣110年來平均溫度上升1.6度,比全球平均1.07度還要高,未來恐怕夏季會從130天延長至210天,且最快2060年就會明顯感受到。
該項報告中指出,全球暖化、海洋熱浪、海水酸化等等現象,都歸咎於人類的行為。而據統計推算,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自1850至1900年以來,已讓地表溫度上升1.07℃,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變暖速度更是全球水準的2至4倍,而台灣所處的東亞地區,恐將遭遇季風降雨遽增的衝擊。
許晃雄表示,以此趨勢來看,未來台灣的夏季可能增長至210天,冬季長度從目前約70天減少為50天甚至是0天,最劣情境下變遷明顯,理想減緩情境下之變遷相對緩和。
許晃雄:台灣未來年總降雨量可能持續增加
此外,許晃雄也分析了台灣百年來的年總降雨量趨勢,推估台灣未來年總降雨量也可能持續增加。在最劣情境下,台灣21世紀中、末期平均年總降雨量增加幅度約為15%、31%;理想減緩情下,增加幅度則約為12%、16%。
先前因降雨量不足,導致全台水情告急的情況,許晃雄表示,未來連續不降雨日數各地都會增加,最劣情境下,21世紀中、末平均增加幅度約為5.5%、12.4%,另外,台灣百年的年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趨勢也變化明顯,百年增加約5.3日,但近30年則是下降的趨勢,未來恐怕要面臨乾旱地區更乾、潮濕地區更潮濕的情形。
IPCC報告中表示,若要避免氣候災難,未來10年需大幅減碳,並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