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去年高雄房市買氣回溫,這波房市交易熱潮主要集中在新成屋市場,高雄房屋市場調查協會統計去年待售新成屋移轉過戶數達8035戶,創下近5年新高,此現象真實原因是目前高雄移轉件數靠房子越蓋越小撐著,建商因應市場與法規所蓋出來的大樓寧適性,與實際居住習慣落差越來越大,政府應有所規範,避免日後一堆「畸形屋」盤據市區。
近年房地產不景氣現象明顯,高雄受益於基期低,所受衝擊較北部小許多,以新成屋市場為例,2013年高市移轉棟數達4萬3755戶,但當時新成屋僅過戶5526戶,去年新成屋移轉戶數達8035戶,與2013年房市買氣高峰相比,新成屋移轉戶數竟提升45.4%,許多民眾心中一頭霧水,為何新成屋反而有成長的現象?原因扣除經濟面、產業面因素外,不外乎是大坪數、高總價賣不動,連帶使得單價滯留不前,故近年不論市區、外圍全都會的預售案,大多是小宅產品,小宅產品的特色就是房數不變,但為壓低總價而採取坪數變小的設計,造成以往高雄市民印象中兩房坪數20~30坪左右,現在卻是一堆15~25坪的建案,加上公設比提高的情況,現在的兩房實際居住空間都快跟以前的套房一樣大。
小坪數現象連帶產生居住寧適性問題,建商規畫格局從原本的一層3~5戶兩部電梯,變成現在動輒一層十幾戶兩部電梯,甚至僅一部電梯的規劃,這樣的大樓被建商美化為飯店宅,再透過優化公設的手法,配備游泳池、健身房、育樂空間等公設,看似居住品質變好,實則不然,公設必須投入費用維護保養,許多大樓到後面能省則省,常見的游泳池停用就是最好的例子。
消費大多是當下衝動所造成,而建商為了生存而美化問題或用話術轉移焦點也是人之常情,但畢竟房子屬高價產品,許多人一生也只能買一次房子,因此房子越蓋越「畸形」實非市民居住之福,希望市府能正視此現象並設法改善。
*作者為高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