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諷刺顯而易見,公權力在貧困家庭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隱身了,在奧運冠軍已經可以靠自己的成就輕易取得金錢回報時,開始獻媚。這暴露的是體制對特權的青睞,和對平等的無動於衷,也是全紅嬋家和更多貧困家庭無法脫困的原因。
金牌幫助全紅嬋一家跳躍出困境,但這是全紅嬋天賦的贈予,也是偶然性的產物。但想像一個沒有金牌的全紅嬋,一個天賦不夠突出的全紅嬋,她們一家仍將在2021年困於在教育、醫療和貧窮之中。這些困住無數家庭的客觀條件,才是中國的現實。
這並非沒有例子。
1970年生的才力,1990年在亞運會成為舉重冠軍,同時打破亞洲紀錄,後來拿過40多次的全國錦標賽冠軍。2003年,多年受困於貧困和體重的才力因病去世。
1983年生的張尚武,12歲入選國家體操隊,2001年獲得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兩項冠軍。2002年落選雅典奧運會參賽資格後,離開國家隊。2005年,張尚武雙腿跟腱斷裂,從河北省隊退役,由於教練拒絕推薦,他也失去到體育院校繼續唸書的資格。2007年-2019年,他因盜竊三次入獄,也被發現曾在街頭賣藝。2020年出獄後,在工地做工人。
這兩個令人悲傷的故事並非孤例。他們十分真實地迴應了前文提出的問題——如果沒有受到偶然性的眷顧,如果沒有奧運金牌(亞運金牌都不夠),中國運動員抵抗風險的能力並不強。
體校是中國體育「舉國體制」的基礎,核心任務是為國家「選拔好苗子」,自1950年代開始成型。從進入體校,到進入國家隊,成為職業運動員,這一比例大概只佔體校學生的10%。
橫在奧運會金牌和體校選拔體系之間的,是中國並不發達的體育產業。無法在體校選拔體系中勝出的90%,只能得到含金量很低的中專學歷,和並不紮實的綜合教育,這是舉國體制的另一面。即使進入國家隊,無法拿到奧運金牌,站在榮耀頂峰,也往往沒有相應的體育產業可以接住。許多體育人物的悲劇就發生在這兩重鴻溝之中。
這些一個個往回走的小孩,一個個掉隊的小孩,一個個還有家庭負擔的小孩,如果成為不了壓住水花的全紅嬋,他們面臨的現實處境,才是奧運會裡最重要的中國問題。(完